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以“大概率”思维筑牢自然灾害防线

发布时间:2023-08-15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近期,超强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带来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给华北、东北等地区造成巨大灾害损失。痛心之余,如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引发公众热议。在此,笔者也想略谈一二。

  强化极限思维避灾,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第一道防线。近些年,极端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理论上“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强度大、致灾风险高。在自然界的巨大力量面前,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常常力不从心。尤其是我们建设的各类防御设施,都设定在一个合理强度的前提下,而一旦遭遇远超于设计强度的自然灾害时,这种防御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政府发布黄色以上预警信息后,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大对区域雨情、水情、汛情以及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分析研判,及早采取撤离避让等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极限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一个过程降雨一个过程降雨地防范,一个风险隐患一个风险隐患地消除,做实做细防范避灾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情、减少损失。

  完善应对措施,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关键之举。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台风、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往往也会相伴而至。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要求,落实好人员转移、设施加固、隐患排查等预防性措施。比如,浙江省温州市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几乎年年都要受到台风袭击。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当地摸索出一套从容应对的防灾措施:在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设立避难安置场所3000多个,保障30多万人的应急生活所需,并利用大数据设立“台风预警码”,使每个手机用户都能随时掌握台风实况及动向,实现临灾预报从“公众普惠式”向“个人定制式”转变。

  引导公众理性应对,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社会基础。突然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要做好公众情绪的引导及疏导工作。此次华北等地出现灾情后,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各领域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一些基层干部舍身忘我,成为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和抗灾救灾的“主心骨”。一股股力量汇聚到救灾队伍行列,围绕受灾群众的实际需求,在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加强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干预,推动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也是我们科学开展施救,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努力战胜灾害的社会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同各类自然灾害抗争的斗争史。每次经历大的自然灾害后,都会带来防灾理念的进步和应对能力的提升。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相关部门须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各项防范措施的细化、完善、落实来应对汛情的极端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来说,则更需要团结起来、守望相助,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共筑自然灾害防线。(河南省地质局 杨伯轩)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pl/202308/t20230810_27967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