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热烈祝贺自然资源系统9个集体21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发布时间:2021-03-13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建场,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国有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59年来,塞罕坝几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在风沙蔽日的荒原营造百万亩林海,建起了为首都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水青山”。林场坚持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建场以来,累计投资18亿元,现有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经济收入由建场之初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6亿元,自身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同时,职工的收入也明显增加,年均收入近10万元。通过生态建设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充分发挥了引领一地、带动一方、辐射周边、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作用。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

  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领导下,始终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工作,统筹部署、一体推进。组织编制《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总体方案》和多项分贫困区实施方案,做到“规划进本子、项目进笼子、资金进盘子”,累计部署、安排项目经费125亿元,安排“订单式”地质调查项目,充分发挥地质科技和地质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特色农业、防灾减灾、地质旅游和绿色矿业为主的“地质调查+”特色扶贫之路。

  ■国家林草局规划财务司

  创新扶贫机制——提出“四精准三巩固”的工作思路,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大力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三大举措,形成了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林业生态扶贫工作体系。打造典型样板——积极推广山西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经验,在贫困地区组建合作社2.3万个,吸纳贫困人口160万人。切实履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牵头责任,累计安排片区中央林草资金近200亿元。扎实做好贵州独山和荔波、广西龙胜和罗城4个定点县扶贫工作,共安排中央林草资金12.8亿元,帮扶助推定点县如期脱贫。积极打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板,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助力普米族、独龙族整族脱贫,怒江州贫困人口收入50%以上来自林业。到2020年底,林草生态扶贫共惠及2000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山西省左权县林业局

  瞄准让“群岭太行”变“金山银山”目标,坚决在造林绿化主战场打赢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大胆规划,精心设计了荒山造林增收一批、核桃产业致富一批、退耕还林补助一批、生态管护保障一批、木本药材拉动一批、生态庄园带动一批的“六个一批”生态扶贫模式,带动左权县在全省率先蹚出了一条生态美好、科技领先、产业突出、农民富裕的新路子。在全县组建45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十三五”期间累计造林28.39万亩,带动8624名贫困户劳力年人均增收6200元;全县目前发展核桃产业36万亩,正常年份核桃产量1500公斤,产值3亿元,成立了“一院一馆一队”,即科润核桃医院、西安核桃文化体验馆和29支核桃专业技术服务队,连续举办五届“左权核桃文化节”。全县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达到4.7亿元,直接带动2.9万贫困人口共享生态红利。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驻岢岚县驻村工作队

  在定点帮扶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8个贫困村期间,驻村工作队坚持落实属地管理,扎实开展省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六年来,全省土地扶贫政策从这里起步,形成了山西土地扶贫政策的“岢岚经验”,先行先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推广至全省,惠及全省58个贫困县;创新实施党建帮扶“一对一”,帮扶8个村全面完成了党支部阵地建设;实事求是建设贫困户房屋整建修缮、基础道路改建、村级文化场所建设等十余项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村均实现标准化养殖场所;创新产业发展合作模式,采取企业入驻、能人牵头、群众务工的模式,打造特色农贸物流场所;依托“互联网+公益+扶贫”的模式,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提升扶志扶智功能,把“乡村文明评比+孝亲敬老表彰+爱心超市常态化”作为改变村风民风的重要平台;帮扶阳坪乡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选为“国家卫生乡”。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驻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工作队

  该驻村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作为中心工作,健全四项机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376万元,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于2019年初实现两个摘帽:软弱涣散党支部摘帽、整村脱贫摘帽,红花村被授予“省级卫生村、河南省森林乡村、信阳市扶贫扶志示范村”等称号。通过“吸引人才强素质、严明规矩聚人心、为民办事立威望” 建强村党支部。创造性落实“4+2”工作法,以公开透明促公平公正。健全资源转化机制,实施“化土为金”点子。整治废弃宅基地,开展土地指标交易,帮助村集体得到600万元,实现“集体得收入、群众得耕地、粮食得增加、环境得改善”多赢。组织专家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划定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健全生态扶贫机制,带领群众造林798亩,帮助群众增收45万元。成立“固始乡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豫南黑猪养殖基地,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发展小龙虾养殖,年创收500余万元。全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11个。打造红花知青文化园,弘扬“知青精神”和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辖区5乡镇25村扎实推进社区共建、产业发展、生态补偿、乡村振兴等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439.7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0684元增至18304元,年均增幅16%。创新机制,确保“绿色”导向。探索实施林地生态补偿、农业自然灾害和兽灾商业保险、社区“以电代柴”补贴“三大机制”。累计为辖区5962户农户投入保费资金372万元,对农村种植、养殖产业实施野生动物损害及自然灾害商业保险,有效降低农户种养风险。创新构建“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特色小镇”模式,落实生态移民失地养老保险补贴,对460户生态移民搬迁户发放“以电代柴”补贴387万元,减少林地破坏约8000亩。因村因户制宜设立生态管护岗,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资源巡护,累计聘用生态管护员2670名,社区居民逐步由山林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推动农户增收与保护工作良性互动。扶贫“加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建立“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扶大户、建基地,优化产购销,推动产业转型,变被动“输血”为强体“造血”。累计兑现奖补资金436万元,鼓励和扶持农户发展道地中草药和本地珍稀苗木产业,分别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5000亩,助推神农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共建共享,“反哺”社区居民。通过开展特许经营、成立基金会、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保护。实施“党建联动提速”工程,实现基层站所与乡镇村组在党建工作上互学互助,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社区居民共享国家公园建设的红利和福祉。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规划财务处

  全力落实中央“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等决策部署,推动广西林业生态扶贫,累计直接带动60万名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带动120万名以上贫困人口增收。推动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指导建立健全自治区、市、县三级林业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分别出台支持年度计划脱贫摘帽县、极度贫困县、边境县减贫脱贫的十条措施。推动夯实脱贫攻坚生态基础——组织贫困地区实施造林绿化、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54个贫困县森林覆盖率达73%,较2015年底提高5.2个百分点。推动提升林业产业脱贫效益——组织贫困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产业,54个贫困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扩大生态补偿脱贫范围——创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全区生态护林员规模扩大到6.3万人,使24万名贫困人口“家门口脱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长机制——帮助自然保护区内林农增加补助资金7410万元。制定完善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将每年60%以上的中央和自治区涉林专项资金安排到54个贫困县,累计达146亿元。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积极探索创新自然资源部门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新抓手、新渠道,土地增减挂钩、生态扶贫、土地整理“三项政策”齐头并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真金白银”。2017年4月底,全域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嘉陵区成为全省首例全域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区县。项目共计建设新房6310户60万平方米,拆除旧房2万余户近200万平方米,惠及农户20656户70235人。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638人,实现其家庭年均增收4800元。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在全区11个乡镇投资2亿多元,建设7万亩花椒、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园。全力推进东西部协作,引入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350万元和7家花椒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700万元共同建设花椒深加工产业园,共吸纳198名贫困群众长期就业,年均支付务工贫困群众工资200万元以上。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社,定点实施土地整理专项扶贫项目,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共计覆盖9个贫困村。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李兆宜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原第一书记,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评价考核处副处长

  担任夏潭村第一书记期间,李兆宜团结带领“两委”班子坚持惠民生,建成2口140米的探采结合井、2个蓄水池,铺设饮水管网2万余米,实现全村通水到户和安全饮水率100%;着力强产业,建设甜叶菊育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5千余元;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全村通水泥路入户便道硬化率、通网通电率、客运班车通达率、卫生厕所使用率等都达到了100%;实现扶贫工作“底数明”、帮扶措施“制定准”、扶贫成果“功效久”,2018年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12.45%下降至0.2%。夏潭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赣州市生态秀美乡村、赣州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郝学峰

  国家林草局扶贫办副主任

  郝学峰长期从事生态扶贫工作。1990年~1992年曾参与原林业部黔桂九万大山19个县定点扶贫工作。2011年~2017年,担任扶贫主管处处长,2017年至今任局扶贫办专职副主任。

  她先后组织起草了《林业生态扶贫攻坚规划》及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定点县“十三五”林业扶贫规划》。在创新生态扶贫品牌政策方面,她组织了生态护林员扶贫项目,并协调财政部持续扩大选聘规模。生态护林员工作在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获得“好”的成绩。她参与发起设立生态扶贫基金,3年动员局内外募捐4000多万元;带病坚持赴云南迪庆州、西藏拉萨市、甘肃临夏州、青海玉树州等高海拔和深度贫困地区督导扶贫工作和《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多年来积极组织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党建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智力帮扶。

  ■赵树明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原副局长,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2018年3月,赵树明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天津市第三批援青工作。2019年7月,他克服母亲近90岁不能守候、孩子将参加高考、妻子在医院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等困难,主动报名、继续留任参加第四批援青工作。

  赵树明切实关注民生,走遍全州33个乡镇、入户100多家。援青以来,他充分发挥个人技术优势,带领团队申请发明专利9项,完成准技术规程2项、示范工程2项,主持指导承担项目近30项。2019年4月,他带领援青小组提出并落图的“一带两区一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写入州政府网站“走进黄南—综合”,成为引领城乡建设新发展的空间战略。他带领黄南州建筑设计院团队当年完成产值目标的229%,获“黄南州直住建系统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他先后荣获青海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青海先进个人”“天津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康志刚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基金站综合科科长

  康志刚作为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扶贫专班副主任,将全部精力放在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上。他在深入学习中央扶贫政策基础上,组织研究制定了一批符合河北省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实际的政策文件。他每年安排不低于30天的实地调研,深入贫困村一线认真指导。他精心测算,落实林业草原扶贫资金,对贫困县安排的资金数进行逐一核对,确保贫困地区安排资金增幅高于资金总量增幅。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2020年河北局用于贫困地区资金达132.9亿元。自2016年以来连续5年参加国家扶贫成效考核工作,先后赴河南、贵州、四川、江西、西藏进行跨省交叉考核,较真碰硬,圆满完成了考核各项任务。

  ■郭彭飞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

  驻村四年,郭彭飞带领205户512名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村集体收入由空白增加到40万元。他带领集体深入系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确立“绿色发展”,打造1000亩枸杞基地,群众既增加土地收入又实现务工收入,人均增收6000元,头茬枸杞颗粒大,市场认可度高;在老百姓房前屋后种植果品苗2000株,发展庭院经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森林乡村”,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抓项目建设,村实施总投资1130万元的小杂粮加工厂、肉牛养殖场、秸秆储运站、鱼塘等项目,解决就业岗位18个,精准落实了1200万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五个一批政策资金。

  ■卢   琳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卢琳2015年8月调任神农架林区扶贫办副主任以来,深入8个乡镇67个行政村,实地走访调查,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危房改造等工作,对各类政策做到“一口熟”、业务“满口清”。五年来,卢琳长期“白加黑”“五加二”,依托林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六种四养”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生态酒、富锶水、山野菜、中草药、云雾茶为主的特色农林产业体系,带动4185户12555人产业增收脱贫;74个小区、1415户4024人按照“高山地还绿、中山果药畜、低山花菜蜜、城镇商工旅”的后续产业模式实现搬迁致富;2580户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有力助推了神农架林区脱贫摘帽的顺利实现。

  ■陈志东

  湖南省桂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桂东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贫困人口为14979户46022人,贫困发生率为24.93%。2015年12月,陈志东受命任桂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来,始终把实干担当作为工作座右铭。在县委提出统筹调度“发展类、保障类、安居类”三大类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她提出和完善了全县行业扶贫政策落实的调度机制,有力推进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形成。2020年8月,桂东县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普查。截至2020年11月,桂东县剩余未脱贫贫困户339户541人已完成脱贫程序,全县贫困户14020户42303人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钟奕苑

  广东省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四级调研员

  2016年4月,钟奕苑请战参加第一期驻丰顺县大罗村扶贫工作,3年期满后为使工作无缝对接,主动申请留下参加第二期驻村工作。2020年4月,参加驻五华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督战期间遍访五华全县16个镇89次,走访127条村181次、475户农户544次,访谈基层干部群众510次,累计行车里程近万公里,摸查督促解决91项问题。

  钟奕苑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他积极参与建设100亩林下“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蜜蜂特色养殖、137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从帮扶前的3.9万元增长到36.4万元。他还参与组织全省首例拆旧复垦试点项目,复垦指标交易总金额达2154.05万元,其中向大罗村相关宅基地权利人分配资金191.7万元,筹集大罗村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259.216万元。

  ■齐书亚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驻村第一书记,百色市右江区林业局总工程师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三年来,齐书亚带领村民找准了致富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驮安村的发展模式。先后创建八角、百香果、蜜薯等特色产业基地10多个,面积13000多亩;村集体经济从数十年来的年0收入增加到2020年的66万多元;全村393名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300元。

  驮安村拥有林地面积15255亩,但过去因八角遭受病虫害几乎绝收。齐书亚驻村不久,便与村“两委”班子以“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村企共建、合作开发分成模式,采用“病虫害防治+低产林改造+多元化林下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施八角林综合改造扶贫项目。目前,全村已经配套建成了连片1300亩的八角林示范基地。2020年,仅此项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2018年初,在齐书亚的带领下,该村整合闲置田地资源,引进公司合作打造了70亩高山百香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2020年动员76户群众发展新品种蜜薯种植150亩,当年种植户均增收1000多元。2020年,齐书亚把“互联网+”引进村民经济发展中来,采用“电商+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5.12万元的收入。

  ■许艺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龙合镇定业村驻村第一书记,那坡县林业局党组书记

  那坡县医保局副局长、龙合镇定业村第一书记许艺兰荣获了“2019年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

  面对医保扶贫工作的“痛点”和“堵点”,她围绕医保扶贫政策落实,将未参保群众情况详细记入笔记本,逐村逐户逐人走访,“一对一”宣传医保政策,主动与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对接,做到每5天亲自核实更新贫困人口参保数据,让全县8.2万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为了让医保政策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许艺兰利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扶贫与医保系统之间的数据匹配;为了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诊,协调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村医通”,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直接结算。

  ■杨登全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扶贫办专职副主任

  杨登全自2016年起担任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扶贫办专职副主任,5年来深入走访调研12个市(州)52个贫困县161个贫困村,协调推动出台自然资源政策扶贫和定点帮扶措施办法54个。协调推动省投土地整治扶贫专项项目299个,累计投资37.45亿元,新增耕地面积27.58万亩,直接受益贫困地区群众超过153万人。推动土地项目验收权限下放,加快验收土地整治项目373个、增减挂钩项目163个,获得耕地占补平衡指标53万亩,已获取节余指标2.89万亩,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规划指标不足问题。推动发挥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组合拳”效应,多方争取国家下达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计划6.18万亩,筹集扶贫帮扶资金185.4亿元,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推动55个乌蒙山片区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实施,惠及贫困人口23万人,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韩   琪

  云南省永善县国有林场副场长、马楠乡党委副书记(挂职)

  韩琪担任永善县国有林场副场长、中共马楠乡委员会副书记(挂职)期间,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村、社及农户家中开展贫情调查,走遍全乡6个村(社区)121个村民小组,遍访1000余户群众,召开群众会议300余场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0余件。她高质量完成历次全乡动态管理工作;利用自身特长,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公式用于矫正扶贫动态系统人口逻辑错误;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到验收、资金兑付,5年来共完成公路保通、美丽乡村等项目100余个;积极投身马楠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筹建,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户。

  ■宁德鲁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宁德鲁于2019年2月被省委下派昭通市镇雄县帮助脱贫攻坚工作,派驻泼机镇摆洛村。驻村期间,他把推进村党组织达标创建,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深入走访,摸清村情,综合研判,精准把脉,列好问题、措施、责任、时限“4个清单”,做到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针对摆洛村属高寒山区,降雨多、光照短,土地资源丰富但撂荒地多的现实,他争取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项,经费200万元,建成方竹示范及推广基地4000余亩,建设木本森林蔬菜全自动智能温室大棚576平方米,免费向贫困户发放苗木1万余株。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他还充分利用派驻单位省林草局的优势,为镇雄县争取生态护林员6300名,两年共获资金1.13亿元;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2.79万亩,涉及资金5.25亿元。

  ■张   鑫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审计处副处长

  张鑫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选派的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工作干部,为期三年的工作期满后,他申请调入西藏工作,下定决心扎根西藏,为西藏的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他全身心投身林草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创新林草投融资模式,扶贫资金有了新渠道。编制林草投融资方案,组织林草扶贫项目,多次与国开行西藏分行协调沟通。该举措对于减轻贫困地区发展压力,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西藏林草扶贫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巩固脱贫成果有了新保障。积极协商国家林草局有关司局,争取通过中央对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边境转移支付,结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以及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对西藏扶贫支持力度,提高了生态效益补偿,促进西藏林业脱贫工作。

  ■德   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自然资源局派驻尼木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车厘子种植负责人

  尼木县一直以来面临着“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的实际,在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建立 “点对点”抓扶贫产业项目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德吉是尼木县一名80后女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樱桃姑娘”,参与“点对点”工作2年多来,她积极响应号召,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种植特点、比对参数、筛选优良品种,用满满2册樱桃休眠、破眠、花期、坐果、疏果、盛果期以及浇水施肥、温控、湿控、病虫害防治等数据手记攻克技术难关,使得樱桃以累累硕果的崭新姿态扎根高原、落户尼木。目前,习惯生长在2000米以下、被赋以“高端”“进口”标签的樱桃在海拔4200米的尼木成活率已达85%以上,她管理的园区累计带动贫困户665人次就近务工,实现蔬菜产值60万元、林下种植产值6万元、劳务分红33万元。

  ■李   强

  陕西省商洛市自然资源局(市移民办)副主任

  李强作为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名干部,规范落实省移民搬迁脱贫攻坚政策要求,有力推动了全市4.9万户19.4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按期完成。他紧扣易地扶贫搬迁搬前、搬中、搬后3个重点环节,突出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后续扶持三项重点任务,牵头制定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他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紧盯搬迁群众关心的难点,深入思考、求实创新,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各级决策提供参考,参与省级政策研究和制定,并两次受邀前往国家发改委反映基层工作实际;及时为基层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带领移民干部高质量完成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任务,多次获得全省先进位次。

  ■崔   涛

  陕西省勉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崔涛任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移民办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来,牢记为人民谋福祉、为群众谋实事的初心,脱贫攻坚战中,协调全县建成集中安置点67个、安置房3634套,10341名搬迁群众如期入住。流转142亩土地解决 2130名搬迁群众吃菜难,建成36处设施用房解决存储难。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低保、残疾补贴、特困供养等政策全面落实。

  全县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12个,同14家龙头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把2168名搬迁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累计建成社区工厂15家,实现256名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新开展安置点“党组织+点长+特派员”管理模式,实现了安置点自治自理。

  ■杨志强

  甘肃省环县车道镇苦水掌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陇原公司天水物探测量处副经理

  驻村四年来,杨志强坚持智力扶贫,突出帮扶带动力。积极配合开展帮扶单位机关党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政策宣传;聘请甘肃省畜牧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开展养殖技术集中培训,培训养殖大户、有养殖意愿群众278多人。

  坚持产业培育,增强帮扶支撑力,调动了贫困户发展致富主动性和积极性。他结合帮扶村实际和贫困户发展意愿,协调投入资金20万元帮助培育养殖大户79户;帮助帮扶村流转土地1500亩,协调投入资金7.9万元帮助种植黄花、中药材等特色产业457亩,帮助培育种植大户88户;协调投入资金53.8万元发展苦水掌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他还协调投入资金7.56万元为57名新考入大学和高中(职中)的学生发放了入学补助;协调投入资金1.4万元帮助因暴雨受灾户3户;协调投入资金0.74万元为39户贫困户发放了化肥、玉米等春播物资;疫情防控帮助村捐款购买防护设备0.6万元,做到了聚焦实际问题、解决突出困难。

  ■程   伟

  青海省贵德县尕让乡阿言麦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海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和草原局林业站高级工程师

  2015年,程伟到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阿言麦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五年来,他始终坚持与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掌握村情民意,解决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他积极带领52户贫困户开垦荒地30亩用于种植吊干杏,种植规模达105亩,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874元,实现由“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他积极发挥驻村干部的代表作用,选项目、找帮扶、拉资金,2019年利用定点帮扶资金3万元,定制焜锅模具200个,发动本村贫困户20户45人成立焜锅馍馍协会,农户有了竞争意识,腰包也鼓了起来,年人均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2020年积极向省农科院争取油菜种植项目,利用940亩耕地种植油菜,改变了原有单一种植结构,每亩增收700余元。他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累计投资达2110.25万元。

  ■玉   成

  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第一书记,青海省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

  玉成自2017年9月担任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第一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改变了莫曲村的贫困面貌,发展壮大了畜牧业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第二产业破零”,累计落实产业扶贫资金300余万元,累计分红50余万元。他经常走村串户,与群众交心交谈,足迹踏遍全村。在他带动下,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凝心聚力,按照园区“户均设置一个管护员”的工作目标,积极落实莫曲村生态管护员任务。玉成在国家原有脱贫扶贫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培训让农牧民群众掌握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继续争取扶贫资金对现有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炒面加工基地升级扩建;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购畜资金巩固莫曲村畜牧业产业,提升了草原留居户生活质量。

  ■王   铁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科科长

  王铁在任村第一书记期间,立足村实际,精准制定脱贫规划。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使牛羊存栏量增加到5600头(只),小杂粮和饲草种植面积增加7800亩;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常年吸纳务工人员120人次;协调驻军帮扶70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合作社2个,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为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00万元;全村215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改造危房488户,兑付改造资金900余万元,实现了危房存量清零;协调驻军帮扶25万元为后塘小学购买学习桌椅、文体用品、建设国防教育长廊;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处。全村完成14公里的村道硬化;建成文化广场4处、戏台1座;投资1181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ywbb/202103/t20210311_2616961.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