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靠的是什么?
在国新办10月25日举行的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说,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上周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那么,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靠的是什么?
1
增面积。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间作套种,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对整体上增产贡献比较大。
2024年10月23日,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迎来晚稻测产,在湖南长沙宁乡市金洲镇箭楼村现场经过收割、过磅计量、水分测定、质量检测、计算统计等流程,专家组实测实收,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宁乡片)晚稻亩产达607.27公斤。图为工作人员封装稻谷称重。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摄
2
增单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今年粮食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对增产的贡献达七成以上。具体有四点体现:
一是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不断增加。比如,今年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亩株数,少的增加100株,多的增加300—400株。
二是以“创高产”为着力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今年重点推广了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
三是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针对播种质量不高这一薄弱环节,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普及推广,同时辅助加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
四是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均衡增产。比如,今年小麦整建制推进县亩产较上年提高了5.1%左右,带动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左右。
2024年10月25日,广西第二十一届“看禾选种”大会在南宁市五塘镇广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举行,大会共展出全国101家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选送的505个水稻品种、232个玉米品种和10个大豆品种,让来自广西各地的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和农民朋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挑选好种子,助农增产增收。中新社发 喻湘泉/摄
3
增加粮储“智慧仓”。今年,山东省投资9.2亿元,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共节粮减损18.76万吨。藏粮于技,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中国“粮”方。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收获、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减少每个环节的“跑冒滴漏”都是增产增收。减损增产相当于增加了“无形的良田”,储粮科技正是一场牵动人心的“及时雨”。
粮食丰收后,进入粮库,粮食首先要“体检”。在粮库中,过去,部分病害粮食难以被识别、去除,如患上赤霉病的小麦。如今,检测技术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病害粮食,还可以为其“治病”(即降解),在最优条件下,降解率能达到91.2%。
此外,保鲜至关重要。一款零碳“5S”低温粮仓系统能令粮仓全天、全年保持在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智的环境状态下。以温度举例,系统可将粮仓的温度设定在15℃—20℃,相当于将粮库打造成一个“会智能呼吸的保温箱”。在减损方面,能将粮库的损耗率降至0.2%/年以下,平均减少0.6%的粮食损耗。
2024年10月24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的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烘干机组开足马力运转,传送带源源不断地将稻谷输送到烘干机器内进行烘干。2017年以来,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时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和清理等服务,有效发挥助农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中新社发 司伟/摄
4
减少过度加工导致出品率过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要推广适度加工技术优化工业用粮生产结构,调控不合理加工转化。
不少地方正在粮食加工环节推广应用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避免过度加工导致的出品率过低,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损耗。
如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提高粮食出米率5—8个百分点。同时深入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价值,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开辟了节粮新渠道。
如今,适度加工和全谷物消费引领“新食尚”。精制加工下,我国稻谷的平均出米率大约65%,小麦粉的平均出品率约为75%,营养物质较为单一,产后可食用资源损耗较大。而全谷物模式下,全麦粉的出粉率可达98%以上,如同增加了一块“无形良田”。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以“粮安天下聚合力,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湖北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粮交会展区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来自全国各地超3000家企业参展。中新社发 李长林/摄
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是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全谷物分类与标示要求》行业标准已于10月1日发布,目前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全谷物国家标准,全谷物产业发展将按下“快进键”。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92024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广西农博会五免政策助力企业参展
下一篇:天等县领导为牛肉出山进城吆喝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集团...24-11-27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
- 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业务能力...24-11-23
- 李文信率队赴贵州省开展《...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