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聚焦农村改革热点难点 川渝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改革路径、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8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解决当前“三农”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要依靠深化改革。10月25日,市农科院、市农学会联合举办第二届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邀请川渝两地“三农”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农业农村部门以及高校师生、企业家、村干部等各界人士120余人,共同就农村改革中的难点、困惑、经验方法进行分享交流。

  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交流发言两个环节。在主旨报告中,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专家董进智、市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督查专员孙小丽、市农科院农经所农村改革团队首席专家唐丽桂、四川大学副教授唐鹏、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珏、西南大学教授黄庆华、四川沐云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春、重庆市异洲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胡缙等8位嘉宾,就“千万工程”实践探索、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等话题作了精彩报告。

  其中,董进智以《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四川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四川乡村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强调了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千万工程’一开始就在规划上强调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把村庄建成凝固的艺术。”董进智认为,乡村艺术化是把乡村建成艺术,把乡村生活过成艺术,要通过建设如诗如画、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

  他随后分享了浙江余杭区青山村、富阳区东梓关村、义乌市李祖村、安吉县上野村等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案例,以及川渝两地的相关探索。他说:“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艺术乡村建设应运而生。艺术化是乡村的未来,应当顺势而为,推动乡村艺术化发展。”

  孙小丽则为与会嘉宾分享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历程、经验亮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介绍,重庆的地形条件使得农村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院落”“院坝”“院湾”散落各处。近年来,重庆推行院落微治理,注重党建引领带动群众参与,推动乡村治理。

  以璧山区为例,当地在全域推行“三级院坝会”制度,打造“问题收集—研判交办—协商办理—智能督办—反馈评价”工作闭环,34名区领导全覆盖联系镇街、17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帮带村社、3200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包联院坝,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目前累计召开“三级院坝会”超1.1万场,诉求响应率、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

  唐丽桂紧抓当前农村改革热点,阐述了和比较了3个省市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她认为,试点工作开展中,各地因地制宜作出了很多探索,试点区人地矛盾已得到较大缓解。其次,试点区在稳定承包权基础上探索小田变大田,在提升农业效率方面也起到较好成效。

  在随后的主题交流发言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7名参会代表则围绕农村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交流。他们从自身工作出发,分享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遇到的各种困惑与困难,互相碰撞、寻求共识、共商破题之路。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该院举办的第二届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此次参会人员拓展到川渝两地,为行业内协力探索农村改革的路径、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实际问题搭建起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办好该学术研讨会,也期望研讨会能逐步从重庆走向川渝、西南、全国,成为有影响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通过汇聚更多农村改革专家,为重庆农业农村发展出谋划策,为推进重庆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zwdt/202410/t20241028_137441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