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图闻天下 > 正文

万千新气象,大城大担当!广州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发布时间:2024-01-14 来源: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村”的蝶变,成就了“城”的发展。

  作为我国的超大城市、一线城市,广州的城中村是无数年轻人逐梦的起点,孕育了各色产业,升腾着都市里暖暖的人间烟火。

  时代的齿轮前行不息,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猎德、琶洲、车陂等城中村改造诞生了广州“CBD黄金三角”。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全国较早成功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出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改出了产业兴旺的城市实力,改出了宜居舒适的人民城市。

  今年以来,城中村改造更是如沐春风,国家持续释放鼓励城中村改造利好消息。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促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广州全力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摄

  万千新气象,大城大担当。提升城市能级、释放发展空间,啃下城中村改造这块“硬骨头”,是广州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必由之路。

  “二次创业”的广州,坚持“拆、治、兴”的改造理念,以更大的步伐提升速度、以更强的担当确保力度,以人民为中心守护温度,全力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广州速度

  一年新开工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在握手楼之间仰望高楼林立,城与乡的边界仅是眼前的“一线天”距离。城中的村,村外的城,一街之隔便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广州是中心城区存在大量城中村的一线城市,城中村改造是广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一招。

  今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迈出了更大步伐:自年初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活动以来,全市新批复文冲东、庙头村、湖中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13个,里仁洞村、车陂村、火村二期等改造项目先后取得新进展,2023年共有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新开工。审批加速度助力开工按下“快捷键”,广州城中村改造换道提速冲刺新目标。

  城市更新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房地产行业经历结构性调整的当下,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相关上下游领域实现增长。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搭乘国家鼓励政策的“快车道”,2023年广州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并以提质增效为长远目标,力促审批快、开工快、交付快,对改造项目实施全周期管理。

  回顾今年,广州坚持“拆、治、兴”的改造理念,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因城施策,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以新理念新方式加大政策创新,力争率先落地城中村改造新政策,全面构建城中村改造“工具包”,全速稳步推进各批复、开工项目,在政策法规、改造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从而以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为改造项目提质增效。

  面对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广州拿出了一线城市应有的担当作为,迅速响应国家对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部署,一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改造路径,另一方面也统筹好新旧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实践,灵活落地“一村一策”机制,力争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贡献广州智慧!

  广州力度

  释放资金乘数效应,撬动社会资本

  速度的背后是力度的支撑,广州誓要啃下城中村改造这块“硬骨头”,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突出了强政府统筹、强政策支持、强资金保障三大特色。不仅在以往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加快落地相关政策红利,增强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保障力度。

  政府统筹,优化顶层设计。今年,广州市自上而下倾力推动城中村改造,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市城中村改造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挥部建立健全三级协调机制,各区分别成立二级指挥部,设置若干工作专班,建立起市区两级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不断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政策统领,完善方法体系。近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正式面向社会征询意见,这是广州市首次针对城中村改造进行的立法工作,也是全国首个即将出台的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

  事实上,自2009年启动“三旧”改造以来,广州不断强化城市更新制度设计,从最初的“1个规章+3个实施办法”,进而丰富为今天的“1+N+X”政策体系:即1个总体纲领;N项配套政策,如土地管理、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保障房筹集、安置房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出台多个落实文件,包括工作方案、工作指引、实施细则等。

  多方融资,拉动有效投资。钱从哪来?如何破解融资难问题是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等问题一直是摆在改造主体面前的难关,特别是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财政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今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城中村改造的利好环境下,广州紧抓政策红利期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广州城中村改造在融资优惠政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借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领域的支持;另一方面,大胆创新酝酿成立广州城中村改造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破解城中村改造资金瓶颈。

  城中村改造是综合性、复杂性的民生工程,广州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在制度设计、政策优惠和融资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城中村改造工作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广州温度

  人人住有宜居的“城中家”

  盘活低效用地,打造城市名片。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环境品质的一场质变。一片片低矮的村屋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城市新风景,发生在空间里的奇迹带动城市实现能级跃升。广州城中村改造不仅助推了天河北、珠江新城、琶洲等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也供应了一批批舒适宜居的居住社区。

  当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引下,广州充分分析研判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趋势、特点,研究起草了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求通过推动城中村改造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以解决社会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冲村,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明清古建筑,其中以陆氏大宗祠和文冲碉楼等最为知名。该村改造项目以原地修缮和迁移建设的方式建成约1万平方米古建筑群落——广州幸福里,打造集广绣、醒狮、曲艺、龙舟、武术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阵地,重现昔日文冲廻龙市旧街的繁华。不仅如此,目前文冲村改造已累计交付复建安置房4000余套,配套中小学、消防站、文化站等也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一直以来,广州城中村改造注重公益优先原则,在项目改造时序上明确要求优先建设民生类、公益类项目,坚持改善民生的正向优化,让新社区自我“造血”,为本地居民留住乡愁。广州城中村改造以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规划新建村民安置房23万套,公建配套384万平方米,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489处,通过发挥改造的“木桶效应”,加快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文件,广州今年也在政策中更加凸显城中村改造的社会效益。如在新制定的“三旧”改造实施办法中,特别增加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绿色发展、绿化保护等专项条款;在城中村改造条例中明确改造要立足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等。对照住建部最新要求,接下来,广州还将以拆除新建、拆整结合和整治提升三种方式,对全市城中村进行分类改造,优化人居环境、补足基础设施短板。

  作为多年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城中村的开放包容是广州城市精神的时代注脚,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将与时俱进释放出新的潜能。当前,国家力推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未来的城中村改造也将承担起更多社会功能,特别是住房保障功能,提供人人住有宜居的“城中家”,为广州持久保持人口红利作出贡献。

  2023年广州城市更新成绩单

  旧村

  截至11月,新批复旧村改造项目13个、用地面积476公顷,新开工旧村12个项目。

  旧厂

  截至11月,新批复旧厂改造项目36个、用地面积102公顷。新开工旧厂项目6个。23家企业通过微改造取得用地批复,盘活土地1135亩。

  旧城

  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档升级,2023年老旧小区开工121个项目、完工47个项目,惠及30.4万人。新开工旧城混合改造项目2个。

  全市城中村改造后平均节地率达48%,绿地率由5%提高到30%,建筑密度由62%降低到28%。

  2024年广州城市更新重点任务

  重点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罗冲围片区实现首期项目征拆和安置房、配套设施、重点道路开工建设。

  实施2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建设。

  推进50多个旧厂“工改工”微改造项目,打造产业集群。(记者 郎慧)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d.gov.cn/xwzx/tpxw/content/post_43276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