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解读 海洋经济平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海洋经济承压前行,总体平稳,展现良好韧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成效凸显,绿色转型加快发展。
海洋经济平稳发展显韧性
202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海洋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增长。按照《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21),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为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按现价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与上年持平。海洋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4.6∶36.5∶58.9,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因受疫情影响,分季度看海洋经济呈 V型起伏态势,韧性凸显。一季度海洋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二季度受东南沿海地区疫情反复延宕影响,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不畅,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海船完工量同比分别下降1.5和4.5个百分点,海洋产业下行明显;三、四季度海洋产业主要指标稳步回升,全年海洋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海洋产业发展蓄势聚能。虽然受疫情多发广发、产品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呈负增长,但多数海洋产业仍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海水淡化、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增加值达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截至2022年年末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9.9%,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沿海地区风电增量的比重近30%。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在浙江、山东、河北等地顺利投产,新增产能超50万吨/日。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7.1%。海洋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全年分别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和773亿元。我国船舶制造首艘大型邮轮工程进度超80%,大型 LNG船新接订单国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30%。一批深海油气、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等海洋工程装备实现突破,支撑相关产业升级换代。
蓝色金融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青岛、深圳等地出台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指导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银行和保险机构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业务,推出“鲍鱼价格指数保险”等海洋特色产品。蓝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国内发行蓝色债券16只,发行规模达111亿元,主要投向海上风电、海水淡化和深海养殖等领域。部分地方相继建立海洋产业基金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福建省成立规模200亿元的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市成立规模100亿元的绿色航运基金。
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稳供给
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供给稳步推进。用海用岛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全年报国务院批准用海用岛项目51个,面积22.35万亩,同比增长15%,保障油气、核电、液化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用海用岛需求。多个沿海地区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开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旅游等兼容用海、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推进,全年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公里,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
海洋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海洋渔业生产向深远海拓展,绿色优质海产品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53个,山东、福建、海南等地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陆续投产。海洋油气增储上产,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接替性作用逐步发挥,获得渤中26-6油田、宝岛21-1大气田等勘探新发现7个,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2%、10.2%,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60%以上。
三大需求平稳增长保发展
消费需求激发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升级,海洋水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产量持续增加。2022年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4%,水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0.6%,远洋渔业产品运回国内销量占比不断提升,高端水产品供给支撑我国水产品消费结构的多元化。2022年尽管疫情抑制旅游出行,但沿海地区仍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聚集区。2022年6月和9月两次面向沿海地方的问卷调研显示,均分别有超八成的受访者在未来3个月有海洋旅游出行意愿。
投资推动海洋经济稳步增长。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在港口建设方面,1-11月,沿海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5亿元,同比增长6.3%,港口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迭代升级,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额270亿元的甬舟跨海铁路、178亿元的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外贸助力海洋经济平稳发展。2022年,我国对外贸易顶住国际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稳定增长带动了海洋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新增外贸航线超100条,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6%,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3%。主要涉海产品中,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海上风电装备加快走出去步伐,整机出口已由东南亚市场逐步向欧洲市场拓展。
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提质量
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体系基本构建,满足多类型多场景海试需求。崂山实验室正式入列国家实验室,推动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沿海地区竞相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组建创新研究院、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促进成果产业化和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技术突破驱动海洋新兴产业成长。单机容量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126米海上风电叶片成功下线,“扶摇号”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示范应用,推动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一类新药“注射用 BG136”成为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蓝色药库”的开发有望进入新阶段。
高端装备制造助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正式投产,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成功投用,解锁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新模式。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使用,开启海洋渔业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新时代。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交付使用,有效提升海洋工程建筑施工能力。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助转型
政策助力海洋清洁能源开发。2022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妥推进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示范化开发。山东、浙江、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海上风电地方性补贴政策、深远海风电项目扶持政策等。
海洋产业低碳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蓝色能源+”多元化发展模式成为新趋势,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工建设。海洋产业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利用,1.86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首次被应用于渤海海上油气田;沿海港口岸电使用持续推进,天津港首套高低压混合船舶岸电系统正式投运,烟台港实现非自有客滚船舶岸电常态化应用。
展望2023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但支撑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海洋领域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提振,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恢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积蓄,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304/t20230421_27833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集团...24-11-27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
- 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业务能力...24-11-23
- 李文信率队赴贵州省开展《...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