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我国丘陵山区坡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见成效——存水固土提地力 旱涝保收多产粮

发布时间:2023-04-15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春耕时节,在贵州省桐梓县风水镇荣保社区,村民吴道轩不用再为地难耕、水难浇烦恼了。路修通了,沟渠整好了,田地相连了,农机能进地田,种田不再靠肩挑背驮。

  在甘肃省静宁县司桥乡庙咀村,村民也尝到了在平整土地上种地的甜头——大机械能进得了地,耕种收都方便多了。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了解到,大力推进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破解丘陵山区耕地碎片化、地块高差大、工程性缺水和水土流失易发生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将继续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在25度坡度以下适宜耕作的耕地上,因地制宜推进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坡耕地也是“宝”
治理利用不可少

  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全国19.18亿亩耕地中,2度坡度以上(不含2度)的耕地面积占比约38%,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比,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多。例如,因地形地貌多样,工程设计复杂,亩均建设成本高;田块调整表土剥离、挖填方等工程量大,建设任务重;田块、田坎、道路、渠道等构造方式多变,建设难度大;田块小、行路难、田间作业效率低,管理运行费用高,建后管护难。而且,随着坡耕地的坡度更高、坡地碎片化更严重,这些难度也将明显增加。

  尽管如此,丘陵山区坡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根“硬骨头”还是要“啃”。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推进丘陵山区坡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重点放在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上,力争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粮油、种养循环产业示范区,让土地综合产能提升10%以上。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紧扣国土空间规划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整镇,规划“十片N带”示范片和产业带,通过全域统筹破解规划难题,出台了专项考评办法,采用“生态夯土、生态护坡”等方式节约建设成本。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针对丘岗区农田高程不一、分布零散的现状,依托智慧数据模型,精准展示农田数量、面积、高程、分布和利用现状,辅助项目选址、建设任务和工程布局,科学编制项目建设方案,统筹解决平整土地、提升地力、改善环境三个方面重点问题。

  青海省湟源县采取“先流转、再建设”的方式实现“小并大”田块整治,将有条件的坡地流转后配套建设田间农渠、田间道路,进行土地平整和增施有机肥,建成后开展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坡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

种粮有奔头
宜居宜业有看头

  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变了丘陵山区坡地“地无三尺平”的旧貌,让宝贵的水土存得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巴掌田”“鸡窝地”有了成方连片的模样,使得曾经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低效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的中高产田,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源源不断释放着粮食生产的潜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着不竭动力。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洪伟介绍,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三高”。例如,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项目区可节肥13.8%、节药19.1%,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也正是看中了高标准农田的这“三高”,2023年初,湖南省澧县澧南镇高堰村农民张叶翠流转了400多亩地,购置了旋耕机、收割机等农具,准备大干一场。“以前是连绵的丘岗、狭窄的梯田,干活全靠人工。现在,小田整合成大田,机耕道扩宽了,水渠也建好了。”看着成方连片的农田,张叶翠对种粮更有信心。

  专家表示,坡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不仅有利于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和品牌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经开始了有机衔接的探索。2022年,澧南镇集中连片整体建设3.36万亩,打造了“稻油模式”丘岗万亩示范片、“面源污染治理”5000亩示范片。2023年,澧县计划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及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于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

  诚然,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但成效即是动力,距离也意味着潜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征途上,在“藏粮于地”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丘陵山区大有作为。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4/t20230412_118675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