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科技赋能猪羊肥 绿色养殖生态美 我省大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夷陵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黄牛品种
全省肉类总产量440.59万吨,创历史新高;
禽蛋产量207.96万吨,创历史新高;
肉羊出栏631.59万只,创历史新高;猪肉产量331.69万吨,同比增长4.3%;
肉牛出栏107.64万头,同比增长2.5%。
全省生猪出栏4286.15万头,
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
家禽出栏6.16亿只,同比增长0.7%,创历史新高。
湖北是畜牧业大省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尤其是猪、禽、蛋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生猪年出栏量常年保持在4000万头左右,位居全国第5位;禽蛋年产量200万吨左右,位居全国第6位;禽蛋、蜂蜜出口量多年保持全国第1位。
2022年,湖北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养殖,让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向良种化、区域“无疫化”推进,加快畜牧产业链建设,全省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四项历史新高”
成为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2022年,湖北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畜产品市场供应有保障。全省生猪出栏4286.15万头,同比增长4.2%,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98.2%。肉牛出栏107.64万头,同比增长2.5%。肉羊出栏631.59万只,同比增长8.8%,家禽出笼6.16亿只,同比增长0.7%,均创历史新高。全省肉类总产量440.59万吨,同比增长3.65%,创历史新高。其中,猪肉产量331.69万吨,同比增长4.3%;牛肉产量16.26万吨,同比增长2.7%;羊肉产量10.53万吨,同比增长9.1%;禽肉产量82.11万吨,同比增长0.6%。禽蛋总产量207.96万吨,同比增长5.7%,创历史新高。
全省畜牧业总产值2128.19亿元,增长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3.8%,排名全国第7位。畜牧业为全省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715元。
“成绩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科技赋能,荆楚先行,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三是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四是推广绿色循环养殖。”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湖北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通过生猪、禽蛋两条产业链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动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
2022年12月28日,湖北中新开维公司新建的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2栋26层楼房养猪项目建成投产后开始出猪,首批138头生猪出栏上市,供应鄂州人的餐桌。这个项目达产后年可出栏生猪120万头。
大楼里,夏有冷风,冬有暖气,甚至还有新风系统。
楼中配备了自动淋浴系统,供猪猪们洗澡,冲刷下来的污水经过处理再排放,没有污染。
“1号大楼自养猪四个月以来,猪群生产正常,各项数据指标和设备运行效果超过预期,同时中新开维自主创新的中温干烘消毒系统、超远超高大流量饲料输送系统、DCS自动化控制系统、空间不间断高活性氧化抑毒系统、余热热水循环系统等世界首创技术调试取得圆满成功。”公司负责人金林说。
2022年,湖北凯硕10万只基础母羊、南漳万头奶牛养殖等一批高科技、高投入重大项目相继建设,湖北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发展,科学饲养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省畜禽规模化比重68.37%,其中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60.51%、83.48%和77.58%。生猪、家禽规模场养殖设施装备化和室内温控自动化比例达到92%以上,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TMR)普及率、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参测率达到90%以上。
湖北有29个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建成1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连续22年举办种猪拍卖会,年外销种猪10万头,赢得“鄂猪行天下”美誉。
目前,全省培育出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共有湖北白猪、湖北红鸡、金水乌鸡、神丹1号鹌鹑配套系、欣华2号蛋鸡配套系、神丹2号蛋鸭、神丹6号绿壳蛋鸡、硒都黑猪、农湖2号蛋鸭配套系、武禽10肉鸭配套系等10个。这些新品种是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为育种素材培育出来的,具有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异、风味独特等特点,受到市场青睐。
屠宰精细分割车间
绿色低碳发展
绘就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作为全县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乡镇之一,我们镇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污染少了,种植户笑了,经过有机肥滋养的耕地,肯定获得大丰收。”春耕前夕,武穴市大法寺镇李贞村一秀农场负责人钟吸秀信心满满。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省畜牧业养殖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总量在1亿吨左右,养殖畜禽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近年来,省农业发展中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终端利用”的总思路,总结了以生猪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蛋鸡“124”传送带清粪养殖模式、肉牛发酵床养殖模式等为代表的湖北省家庭式养殖标准化模式,促进养殖环节转型升级。
近年来,先后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3.12亿元,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截止到目前,全省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49个,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县18个,培育粪污处理专业化主体67个,累计粪肥还田面积181万亩,2550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农业和生态部门联合验收。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8%。25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了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5个,其中2022年新增10个。
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蛋鸡“124”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山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肉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等科学高效养殖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提高0.8个百分点。
锻造产业链
厚实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蕴
洁净的空气、恒温的环境,掌握猪的习性;从种猪到制成卤肉、包子,全产业链生产;用手机在网络生鲜平台下单,快则半小时内预制餐就可以送到家……在正大专卖店里,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猪肉食品的详细信息,颠覆了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认知。
湖北联海是黄石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利用猪内脏做生物制药的原料,生产各种生物药品,发展势头强劲。
湖北是畜牧大省,但存在加工转化能力不够、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链不壮、畜牧品牌不响等短板。
202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后,省农业发展中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工业化”思路推进生猪、禽蛋产业链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学研科技攻关,强力推进生猪、禽肉和蛋制品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冷链配送等产业链短板,产业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生猪、家禽产业链2021年奖补的44个项目,开工率100%,资金到位率70%。2022年,继续择优对42个产业链项目进行奖励,其中生猪产业链项目16个、禽蛋产业链项目26个,共落实扶持资金9400万元。2022年,生猪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92亿元,同比增长13.3%;猪肉产品加工量180.94万吨、加工产值34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2%和14.59%。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综合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0.8%;禽肉制品加工量64.21万吨、加工产值16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0%和17.40%;禽蛋加工量分别为118.46万吨、加工产值13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和18.22%。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武汉金龙入选全国发展潜力头部企业排名第4,湖北神丹入选全国蛋品行业头部企业排名第2;新华扬、金龙、金旭、神丹等4家企业入选上市后备“金种子”名单。“调猪”向“调肉”转变格局加快形成,净调出活猪同比下降26.4%,净调出猪肉同比增长1.72倍。
科学精准防控
筑牢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2022年6月24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宣布,通过整体评估验收,宜昌市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全域羊布病净化示范区。
省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兽医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人病兽防,关口前移”要求,制定了《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总体方案》,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羊布病净化工作经费超过1.5亿元,采取“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策略,扎实推进全省羊布病防控工作,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降至0.05%,群体阳性降至0.55%;人间布病年发生病例降至两位数。
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抗体合格率在93.3%—100%,免疫病种无区域性疫情。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率先开展“先打后补”,规模场覆盖率60%。协调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规模养殖场创建非洲猪瘟等无疫场区6个和牛羊布病无疫场区12个。坚持不懈抓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连续14个月全省无非洲猪瘟疫情。
巩固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强化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种畜禽疫病的监测、防控与净化,提升了疫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扑杀补助机制和“分级负责、部门联动”机制,做好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提升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饲料、兽药、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强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2022年,全省共监测畜产品1104批次,合格率99.64%;饲料样品40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7.75%;兽药样品200批次,合格率99.5%;生鲜乳样品36批次,合格率100%。全省全年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胜通讯员谢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3/t20230330_46070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集团...24-11-27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
- 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业务能力...24-11-23
- 李文信率队赴贵州省开展《...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