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重庆启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 城市未建成区域社区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2000人左右

发布时间:2022-09-24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为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推进构建便民利民服务集聚集群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近日,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统筹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从2022年开始,计划用四年时间,各区县(自治县)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市民政局在区县级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的基础上,由区县自行申报,每年确定并支持一批开展市级示范点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建成30个市级、100个区县级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示范点,打造一批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集合基层党建、便民服务、托育养老、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使居民能就近获得更齐全、更便捷的为民、便民和安民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功能有力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设置

  《方案》中提出,对城市未建成区域,严格落实《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社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2000人左右,社区综合服务体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

  对城市现已建成区域,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要主动对接组织部门和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制定社区规划或更新规划,通过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引导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体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

  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网络,推动每百户村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设置服务大厅、居民议事室、人民调解室、阅览室、社会组织活动室、社会工作室、残疾人康复室、未成年人保护室、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室(慈善物品保管室)、档案室、微型消防站、市民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办公室等功能用房,推动由单一功能的封闭空间向多元集合的开放空间转变,增加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比不低于60%。

  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运营管理

  在推进社区服务供给社会化方面,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推动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辐射符合条件的村(社区),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不断丰富城乡社区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受理窗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实现多窗口向综合窗口、一人一岗向综合岗转变。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推进“渝快社区”智慧平台的推广运用,加快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的提升,推进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促进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下参与社区综合服务体的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连锁经营。

  提高社区综合服务体利用率,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每天8小时,群众关切项目应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

  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纳入城乡社区布点规划和“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照一区一县一品牌,统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打造社区IP形象,引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营造各具特色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209/t20220921_111291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