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项目 > 正文

德阳市迈入新建商品房“交房即领证”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为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增强企业责任意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21年6月,德阳市在市本级范围内选取了3个项目开展“交房即领证”试点工作,共计126套房屋实现房屋交付同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在试点结束后,德阳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德阳市住建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对“交房即领证”推广工作进行深入研究部署,围绕增强部门联动、优化竣工验收、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等流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交房即领证”运行模式,力求让“交房即领证”惠及更多百姓,把城市住房改革的“盆景”变为城市开发建设一道靓丽“风景”。

  建立工作机制,推动试点扩面

  2021年8月16日,德阳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人防办、德阳供电公司、德阳天然气公司、德阳自来水公司和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召开关于落实“交房即领证”常态化工作推进会,对前期“交房即领证”试点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交房即领证”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重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2021年9月26日,德阳市印发《德阳市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在全市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领证”服务,并要求2022年底“交房即领证”实现常态化管理。

  强化协同配合,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派专人为房地产企业和购房群众提供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全流程政策指导。

  二是修改示范文本。由住建部门修改《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载明“交房即领证”时间、维修资金缴纳、纳税申报、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相应条款内容,在备案信息中增加“交房即领证”内容。

  三是转变工作方式。将原来的被动申请变为主动服务,各部门在项目完工前提前介入,指导房地产企业和相关施工单位完善项目建设,对工程建设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提前开展各项工程验收资料的整理归档,大幅缩减项目后期施工和工程问题整改时间,将联合验收承诺的1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

  四是打破程序壁垒。在项目建设和验收期间,自然资源部门提前实施房屋面积测绘和宗地测绘,容缺受理新建商品房项目规划核实,审核房屋实测报告、宗地图以及开展权籍调查,为不动产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五是做好引导服务。房屋实测报告审核合格后,引导购房群众自主按时缴存维修资金和购房契税,同时完善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相关资料。

  六是开通绿色通道。自然资源部门联合测绘机构打破原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实施测绘数据审核与不动产登记资料审核并行,加快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经过上述系列举措,交房和办理不动产登记所需法定要件材料准备时间由180天缩减至60天(压缩率66.67%)。

  加强创新探索,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交房即领证”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落实在新建商品房不动产登记办证中的主体责任,破解了项目审批后监管难的问题。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压力不小,房屋建设各项手续必须齐全,楼盘质量必须过硬,房屋销售前验收阶段有一关通不过都不能销售。但另一方面,也恰恰因为这种有效监管,使得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凭借品质、口碑、业绩来赢得更多购房者。通过市场手段让“优胜劣汰”成为常态,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出“交房即领证”服务,也是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切实举措。

  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已全面开展“交房即领证”改革,并在市本级、旌阳区、罗江区、中江县的10个房地产项目实施了“交房即领证”,惠及企业和群众3664户,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责任编辑:李雪蕊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szdt/2022/8/22/876fc8f7e4bb45a0b87b63cecd5f15e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