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乡村振兴的“明星村”“战旗”焕新颜 村民展笑颜
5月9日,午后,天气炎热。记者一行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此时,少有人在外走动。“今天人少,但之后每天都有省内市州的参观团来。”一见面,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就打消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率先敲响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的战旗村,是我省乡村振兴中的“明星村”,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到这里领略它的魅力。
尽管此前已多次报道过战旗村,但每一次到来,这里都有新的变化值得去记录。
幸福“上墙”
心声:荷包鼓了,笑容自然就多了
说起村上的新变化,李光菊领着记者走进去年底才重新装修好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右侧的“笑脸墙”,由43张村民的笑脸照片,围成了一个爱心图案,“我们想用这种方式展示我们战旗村人的幸福生活。”
在战旗村“乡村十八坊”,记者见到了“笑脸墙”上其中一位主人公——酱油坊的经营者刘畅,他是近几年村上引流回来的年轻人。
2018年,为盘活资源,战旗村村集体自筹资金,将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布鞋、酱油、豆瓣等十几种农村土特产推陈出新,打造出了“乡村十八坊”,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销售。为鼓励匠人放手放心经营,村集体只收取营业额的10%作为租金。
在外闯荡多年的刘畅觉得这是个机会,辞职,回村,拜村里酿造酱油的老手艺人为师,和朋友一起开了家酱油坊。
说起“笑脸墙”上的自己,刘畅直言,“荷包鼓了,笑容自然就多了。”开店几年,酱油坊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回头客,“一些老顾客为了买我们的酱油,甚至开几百公里的车过来。”
对战旗村村民来说,日子过得舒心,不光是收入有了保障,更因为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在“笑脸墙”下方,还有一个“回音壁”,记录着一些日常“小事”:4月27日,村民王正群反映广场上健身器材有损坏。当天下午,村两委就组织工人对器材进行了维修;4月6日,村民易天根反映自家房子旁有很多公共建渣,给生活造成不便,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挖掘机将建渣清运走……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涉及百姓利益,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待,第一时间处理。”李光菊说,正是这样的工作作风,让战旗村党委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老百姓信任我们,愿意跟我们一起奋斗,让战旗村一天天变得更好。”
资源“上新”
心声:过段时间你们再来,肯定又有新变化
从“乡村十八坊”出来,李光菊带着记者前行数百米,来到村上新打造的露营基地。绿色的草坪上,支起数十顶米色帐篷,虽是工作日,依然吸引了近百名游客到这里休闲。
李光菊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丰富战旗村的旅游业态,村上引进业主,将原本闲置的资源打造成一个集露营、机车租赁、花卉展销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露营基地经营者余方波说,基地自今年2月正式开业以来,生意不错。五一节期间,每天都有四五百位游客,且以年轻人居多。
第五季·香境商业街、乡村十八坊、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天府农耕博物馆、壹里老街……这些年,文旅资源频频“上新”,让2019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战旗村更加名副其实,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战旗村共接待游客约1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6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55万元。
游客量的增加,也促使战旗村进一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和壹里老街中间,一栋新的建筑即将呈现。这是战旗村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打造的天府战旗酒店。目前酒店已进入内部装修的最后阶段,很快就能启用,将大大提升战旗村的住宿接待能力和品质。
李光菊说,发展乡村旅游,战旗村的思路是要让日常生产生活融入景区,让游客能参与体验。接下来,战旗村将把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让田园景观化、生产景观化,把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过段时间你们再来,肯定又有新变化。”
再回首
2015年9月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长期以来一直是媒体的关注对象。2015年9月8日,四川日报5版以《战旗村的“新土改”》为题,深度剖析了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在战旗村敲响的故事。战旗村领头人创新思路,将13.447亩沉睡的土地资源“唤醒”,转化成村集体的一笔重要收入,推动战旗村不断向前发展。
未来愿景
李光菊(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党委副书记)
十几年前,我从外省回到战旗村两委工作,见证并参与了这里的变化,觉得很自豪。2020年,在全省村级建制优化调整的整体部署下,战旗村实现了面积上的扩容,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我希望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在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
陈基佑(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书房村村民)
我在书房村生活了70多年,这几年,书房村在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关心帮扶下变化很大,村里的通社路全部硬化,产业也起来了,日子越来越好。现在全村有56户养牛,存栏100多头,到年底存栏量可能超过200头。村里还种了1200亩茶,村民还能分红。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了很大变化,希望以后书房村变化更大,发展更好。
陈刚德(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红星村村民)
2017年,我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投资80多万元搞起了肉牛养殖。目前,我养殖的肉牛从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100多头,年收入达100余万元。过段时间,我准备建一个200平方米的牛舍,再买25头西门塔尔小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村里不少村民也开始养牛,我希望把肉牛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共同过上更“牛”的生活。(牟峪兴 记者 蒋君芳)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700/2022/5/17/850774163a9f47dfaa63e7fae0aace3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24-11-28
- 农业农村部与湖北省政府举...24-11-28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集团...24-11-27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