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自然资源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测绘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健全测绘法律法规体系,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强化服务保障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一、党领导测绘事业发展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测绘工作者克服革命时期环境险恶、技术落后、人员缺少、仪器缺乏等重重困难,组建测绘机构、兴办测绘教育、开展测绘活动,使新中国的测绘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上发展壮大之路。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测绘事业的初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各个方面都需要测绘先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测绘工作,1955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成立国家测绘总局的意见,提出“测绘工作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1956年1月,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随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测绘管理体制。
测绘法规是国家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度性保障。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测绘法规文件。1959年9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这是大地测量工作的基本技术法规,标志着测绘事业开始走上法治化道路。
测绘基准及其设施是国家为进行测绘工作建立与确定的起算依据、基本参数和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测绘基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测绘基准及其设施建设,先后建立起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系、重力基准等,并在全国统一使用,为我国大规模测制地形图、编绘地图以及开展各种测量提供了必需的基准控制,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坐标不统一这一根本问题。
事业发展,人才为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测绘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1956年,亚洲最大的测绘高等院校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后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测绘综合型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为我国测绘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科技人才。1959年6月,我国测绘系统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重点科研机构——测绘科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测绘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投入,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快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首次林业普查、石油勘探开发、大江大河规划治理、大型水利水电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测绘保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测绘事业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测绘事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由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测绘基准是苏联测绘基准在我国境内的延伸,其采用的参考椭球等基本参数与我国地形的实际并不完全相符,存在较大的系统性误差。因此,我国开始建立适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测绘基准体系,并相继建成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85国家重力基,构建起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测绘基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基于参心、二维、低精度、静态的坐标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我国又全面建成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更新了国家大地基准和国家重力基准。基于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体系,我国先后开展了1∶5万、1∶1万基本地形图的测制工作,建立了覆盖我国陆地国土的1∶100万、1∶25万、1∶5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各省也建立本辖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提供了测绘支撑服务。
1992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并于1993年开始实施。测绘法的颁布实施,成为我国测绘事业法制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2007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引新世纪测绘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由此,测绘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形成了以《测绘法》为核心,4部行政法规、6部部门规章、35部地方性法规、近百部地方政府规章为主体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测绘保障服务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广泛服务于政府决策、社会管理、百姓生活等领域。应急测绘保障在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测绘服务的日益拓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测绘事业的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发展走出自己的“加速度”,谱写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6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中指出,“几十年来,国测一大队以及全国测绘战线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事迹感人至深”,并勉励全国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激励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强大思想动力。
贯彻党中央精神,适应新时代要求,《测绘法》修订实施,测绘事业在法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2013年2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测绘事业实现了由数字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定期更新机制基本建立,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多样化需求。
2018年4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挂牌成立,测绘工作正式融入自然资源工作大局,肩负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的新使命,踏上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要求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提升能力水平的定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发展与安全兼顾,强化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监管和地图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及测绘资质、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地图管理等领域改革,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全力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展示自然地理现状的空间基底;健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持续推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构建智慧中国奠定坚实根基。
二、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主要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测绘事业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断丰富、测绘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逐渐展现测绘大国的责任担当。
(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跃上新台阶
2011年8月,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竣工验收,至此1∶100万、1∶25万、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陆地国土全覆盖和年度动态更新。截至2020年底,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62.9%的陆地国土,1∶20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大部分城镇,基本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现势、精确的地理信息的需求。
2016年,我国完成了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摸清了我国海岛(礁)数量、位置和分布,完成80海里内重要海岛的测绘,填补了海岛(礁)地理信息数据空白,为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020年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这是我国第三次为珠穆朗玛峰测量“身高”。这次测量使用的测量仪器和保障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并且是首次与尼泊尔合作进行。
2021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这为新时期测绘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为保障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我国已初步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测绘基准站改造,实现基准站网的自主可控。建成了覆盖全国、基于北斗、三维动态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
资源三号01、02、03星以及高分七号卫星已经组成了我国首个立体测绘卫星星座,可更快更好地完成我国国土测绘和全球测图工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遥感数据资源。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季度覆盖,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基本实现年度覆盖。
(二)测绘保障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经济建设,测绘先行。测绘工作肩负起“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使命,为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区域经济规划、资源调查与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外交和百姓生活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保障服务,测绘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在历次地震、洪涝、森林火灾等抢险应急保障工作中,测绘人总是用最快速度获取灾区影像和数据,绘制大比例尺地图,开展灾区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2020年末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专项建设任务完成后,我国具备了在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6小时内获取现场高清遥感影像、12小时内提供第一批现场应急测绘成果的能力,初步满足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需要。
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在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申办等重大工作推进中,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神舟”飞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测绘工作为规划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等提供了基础保障。测绘工作为经济普查、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多个领域的重点工作提供标准、权威的基础数据。
(三)测绘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最初的大平板、经纬仪、小笔尖,到今天测绘卫星遨游太空,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无人机俯瞰大地,各类移动测量系统扫描地面,探地雷达深入地下测绘;从以光学仪器为标志的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到以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再到以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我国测绘技术发展迅速,测绘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立体测绘卫星星座的组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高精度卫星立体测绘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我国还攻克了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计算、全数字化自动测图、地球重力场测量、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等核心与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大规模集群化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倾斜相机、无人机航摄等一大批核心技术装备,部分装备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际奖项。目前,我国测绘科技整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先后出台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发展规划,并在新修订的《测绘法》中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竞争力逐步提高,规模迅速扩张,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总体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今天,地理信息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基于地理信息和位置的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各类地图产品创意新颖、丰富实用,地理信息通过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惠及大众。地理信息产业链条日趋成熟,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应用和服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积极作用。
(五)测绘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2005年以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开展。目前,已形成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媒体、进社区”三大主题活动,覆盖人次过亿,社会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显著提升。持续加强测绘行业监督管理,对“问题地图”、测绘成果保密、测绘质量监督、互联网地理信息、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等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执法检查和重点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涉外、涉军、涉密、涉证、涉网测绘地理信息违法案件,有效维护了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和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健康发展。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自然资源部主动深化测绘资质改革,2021年印发了修订后的《测绘资质管理办法》和《测绘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将测绘资质等级类别压减85%以上,下放了大部分甲级资质审批权限,合理降低了准入门槛,压减了审批时限和材料,对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中国测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2014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2000版和2010版),并于同年9月捐赠给联合国。这是我国向联合国提供的首个高科技公共产品。2020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并再次捐赠联合国,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在线服务平台同步开通。2000、2010及2020三版数据形成了本世纪以来全球陆地表面每隔10年一次的“快照”,有效反映了这20年间全球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状况,为深入开展全球变化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等提供了支撑,也为人类应对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第20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国际大地测量协会2021年科学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向联合国提供捐款并设立信托基金,与联合国共同实施“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开发”项目。国内一批知名专家在国际测绘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我国专家主导编制的多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发布,体现“中国智造”水平的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和技术已进军国际市场。
三、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积累的经验,为持续推进测绘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对测绘事业的领导,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测绘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砥砺奋进、铸就辉煌,始终坚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为新时代测绘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奋进新时代,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精神、国家立场、权责对等和“严起来”的工作理念,牢牢把握“两支撑、一提升”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测绘工作。只有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测绘事业才能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
地理信息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打车、订餐、导航、儿童老人防护……地理信息技术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催生出一个个新的服务业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这是测绘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同时,人民对更精准、高效、便捷、周到的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也成为测绘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测绘事业发展新动力
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思想解放中探索新路子、在创新驱动中推行新改革、在接续奋斗中实现新发展的历史。测绘始终把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事业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兴测”“人才强测”为引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测绘生产方式重大变革和组织结构调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把握了主动权,为测绘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致力于理论、机制、文化等全面创新,着力破解阻碍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测绘工作新体制新机制。同时,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瞄准新需求,开拓新领域,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四)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地理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信息资源,基于地理位置可以快速实现人口、法人、交通、规划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共享。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测绘行业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大力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应用。通过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合作,实现地理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共建共享共用;通过“天地图”、标准地图等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地理信息公共资源,使地理信息应用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扩展,极大地提高了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使测绘地理信息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基础先行走向决策前沿。
新时代赋予测绘事业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测绘工作新作为。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坚持科学求实、奋发有为,进一步提高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测绘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zrzyt.xinjiang.gov.cn/xjgtzy/mtxc/202201/7abd9b460c6f4e1fbf95d257f25e9c6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集团...24-11-27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
- 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业务能力...24-11-23
- 李文信率队赴贵州省开展《...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