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习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是不能用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习近平在上海(一)

发布时间:2021-09-05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从今日起,开始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这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的第八部。

  2016年11月以来,已陆续刊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浙江》七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

  上海是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前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最后一站。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国际性大都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上海工作前,习近平同志已经有25年地方各个层级的领导工作经历,在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担任省委书记4年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他在特殊时期担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虽然只工作了7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但他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对上海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重点抓了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通过党代会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他履职后第一场公开活动是瞻仰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重温党的初心使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此后,他从浦东新区开始展开密集的调研,足迹遍布上海各区县各行业各领域。他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上海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来审视和部署。他提出上海要坚定不移扛起改革开放的大旗,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他把上海城市精神凝炼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重振了上海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他始终保持炽热的人民情怀,动真情下真功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走访街道、农村、企业、两新组织,了解上海基层党建全貌,提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他还抓了举办特奥会和女足世界杯、筹备世博会等几项重大活动,在国内外获得关注和好评。

  《习近平在上海》采访实录,通过对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市直部门和区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记者等的访谈,对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的主要工作和展现的丰富政治智慧、高超领导才能、勤勉工作精神、真挚人民情怀、强大人格魅力,作了生动翔实的呈现。

   

  采访对象:殷一璀,1955年1月生,浙江苍南人。2000年11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2年5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2013年4月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采 访 组:田玉珏 桑 熙

  采访日期:2018年1月10日初访,2021年4月23日

  核访采访地点:上海市东湖宾馆

   

  采访组:殷主任您好!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您和他在一个班子里。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当时上海的主要情况以及习近平同志给您的第一印象。

  殷一璀:习书记是2007年3月24日到任的,总共在上海工作了7个月零4天。记得他离任时,在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七个月,弹指一挥间,但有些经历是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它的意义的。”对我们而言,习书记在上海短暂的工作经历对上海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

  200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一把手出了问题,引起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上百名干部协助调查和谈话,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安排习书记到上海任职。他第一次在全市党政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就给大家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为人谦和。虽然是首次亮相讲话,但讲得非常朴实。他说:“中央调我到上海来工作,我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二是沉稳笃定。他在讲话中表示,到上海来工作就是要当好公仆,尽力为上海人民多办实事、好事。他明确指出:“我到上海以后,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做好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要通过党代会来形成共识、凝聚人心,让上海人民精神为之一振。第二件事就是引导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三件事就是抓好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件事就是要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可以看出,习书记来上海,是做了“功课”的,第一次亮相就有针对性地明确了工作任务,对当时上海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尽管习书记说来上海工作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实际上,他对上海的情况作了了解,有了成熟的思考和谋划,心里面是有底的。

  2007年10月,习书记离开上海到中央工作时,在上海党政干部会上的讲话,与他来上海时的讲话是前后呼应的。他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从心底感谢上海人民对我的信任、关心和支持。”“在市委一班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努力稳定大局、统一思想、理顺情绪、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好市第九次党代会,选出了班子,明确了目标,凝聚了力量,稳定了人心;二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四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此外,还重点抓了举办特奥会、女足世界杯等几项重大活动。”这一前一后的两次讲话,充分反映了习书记的工作重点是非常突出的,也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风格和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讲话中,他不仅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各套班子成员表示感谢,还专门提出要感谢给予他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的各位老同志,并向广大干部群众和驻沪解放军部队、武警官兵表示崇高敬意。大家都深深感到,习书记思虑周全,对上海各个群体都充满感情。

  采访组:您刚才讲到,开好市第九次党代会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一项重要任务。请您谈谈他对大会筹备以及文件起草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殷一璀:当时党代会工作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班子建设,就是习书记说的“选出一个好班子”;另外一个就是形成一份好报告。习书记到上海之前,市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份报告的初稿,把这份初稿和后来的正式报告作对比,再回顾他领导报告起草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习书记的工作思路、行事风格和思想格局。

  一方面,习书记很注重保持工作连续性,没有把报告“推倒重来”。他很尊重上海工作的历史沿革,对原先起草的报告初稿没有提出重写的要求,并且在总体结构和许多重要提法上,都保持延续性,完全符合习书记所讲的“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的要求。

  另一方面,习书记非常重视对报告内容的修改,不仅前期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意见,还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在这个基础上他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修改。我举几个例子。

  首先,他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块增加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吸收了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谈得更详细更具体更实在了。他指出:“就业、人口管理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仍然较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规范执法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而且,他还特别加了一段:“对此我们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但有的方面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上海以往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习书记都是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总结分析,充分体现了他的风格与格局。

  第二,关于对陈良宇严重违纪案的评价,这在党代会报告中是回避不掉的。原来的报告初稿中有一段,修改后形成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中央严肃查处社保资金案和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第二层意思是肯定了上海市委在陈良宇案件发生以后所做的工作,他说:“案件发生后,我们坚决按照中央要求,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了大局的稳定。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良好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他把发展摆在第一位,对上海的这一段工作给予肯定,就是为了稳定情绪,调动一切积极性。第三层意思,讲了这件事情的危害性,他说:“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起案件危害巨大、教训深刻,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了损害,对市委的威信和形象造成了伤害,对上海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上海干部队伍的思想造成了严重冲击。”接下来,习书记要求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进行反思。修改后的这一部分比原来的稿子更有高度和深度,更具逻辑性和思想性,既体现了对上海广大干部的爱护和肯定,也对市委在陈良宇严重违纪案发生以后所做的工作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还深刻剖析了这个事情的危害性和教训,层层递进,鞭辟入里,令人印象深刻。

  习书记到上海工作后,以陈良宇案件警示广大干部,在政治上把好方向,做得非常到位。2007年4月4日,他刚到上海还没多久,就在书记碰头会上听取了专案组的汇报,强调上海要从中吸取教训,还划出了很多政策界限。7月26日,中央关于开除陈良宇党籍的通报发出以后,上海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习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8月10日,习书记还主持召开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决定,并就做好上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领导干部要仔细算好三笔账:一是算好利益账,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二是算好法纪账,坚持法纪原则;三是算好良心账,坚持良知原则。他说,只有一笔笔算清楚、算明白,才能真正做到讲官德、有原则,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他还强调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其间还引用很多古典名句告诫大家。现在,我们对他的这些思想观点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早在2007年,习书记就已经在上海提出了。

  第三,对上海总体发展目标的修改。这方面他改动不多,但都很重要。比如,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经济中心”建设目标进行细化,提出“以新型产业体系为有力支撑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增加“城市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的提法;更加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知识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之所以能作出这些具体修改,是因为习书记做了大量前期调研,掌握了许多基础性资料。这些前瞻性的要求,直到现在对上海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四,对报告结构作了一些调整。比如,将原来放在“文化建设”后面的“民主政治建设”,摆到了前面,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比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大建设之后,又专门增加了“党的建设”,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重要观点,充分体现了习书记一直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第五,关于上海城市精神的阐述和之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初稿对城市精神的阐述放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段中,有点被“埋没”的感觉。修改之后,城市精神专列一段,即“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原来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习书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最后形成的是:“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理解,上海城市精神原来的两句话“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更多的是对上海城市现有文化的一种描述和提炼。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是国际大都市,所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确实是这个城市内在的精神。但习书记在后面加的这两句,是极富深意的。就像他在报告中表述的那样,要塑造“新形象”就要与时俱进地发掘城市精神的内涵。上海的城市精神不应该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还要在未来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要引领上海人发扬怎样的精神?就是“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记得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经常讲这样一句话:上海人做事有时候“精明但不高明”,就是账算得太细,结果有一些外资、民资就不愿意进来了。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发展一直比较靠前,有人称之为“共和国长子”,有些上海人有一种优越感。但面向未来、面向国际,上海必须拿出大气谦和的态度,不仅要积极参与竞争,还要在竞争中取众人之长,而不是盲目以“老大”自居。所以,习书记特意在原来8个字的上海城市精神上又加了8个字“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新的上海城市精神提出以后,在全市上下形成强烈共鸣,这16个字也深深印刻在后来上海一路前行的轨迹之中。

  第六,习书记对报告中一些文字表述的修改体现了他作为大政治家的胸襟与情怀。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习书记就已经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与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他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讲话中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报告结束语中,他这样讲道:“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上海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与会的每个人,无一不被习书记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所感染。2007年3月30日,习书记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第一次公开活动就是到中共一大会址瞻仰。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刚一闭幕,习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再次来到党的一大会址,时隔十年,时光荏苒,但始终未改的是习书记一颗赤诚的“初心”。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调研工作,请您结合分管工作,谈谈当时他开展调研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殷一璀:习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调研计划性很强,密度很高,节奏很快,去了很多部门和单位。当时我分管教、科、文、卫、体工作,差不多每个月都会跟随他到这几个领域去调研。

  在宣传文化系统,习书记正式的调研有两次。5月17日去了新闻单位,我当时印象很深的是他到每一家新闻单位,都是一路走、一路听取汇报,详细察看展板上的特色报道,认真听取负责人的介绍。他先走访了人民日报上海分社、新华社上海分社,他强调,公开的新闻报道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同时也要做好内参工作,向中央充分反映上海的一些经验和情况,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随后去看了上海的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新报业集团、东方网、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习书记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他强调宣传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历来是各种思想交汇、各种文化激荡之地,上海宣传舆论工作备受瞩目、至关重要。他要求大家研究新情况新特点,顺势而变、主动而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舆论的趋势和走向,努力把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他对舆论引导提出很高的要求:覆盖更加广泛、引导更加及时、说理更加充分、手段更加生动、挖掘更加深入,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形成多元中有主导、多样中增共识的局面;要把握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客观真实与价值取向、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三组关系。他还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综观全局、心系大众、勤勉敬业、耳聪目明,用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光、先进的技术,不断探求新闻事件的本质。

  8月21日,习书记专门调研上海文艺工作,到了上影集团、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多家单位,并与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上影集团的同志们至今还记得那次调研的细节。那是盛夏时节,习书记来到正在紧张拍摄电影的摄影棚。摄影棚布满大的灯架,里面很闷热,又没有空调,衬衫都湿透了,但习书记毫不在意,站在一旁观摩着影片拍摄。换场间歇,他与艺术家进行了交流,询问影片的故事内容,还应邀与剧组合影。在合影时,他专门俯下身体,搂着小演员的肩膀,与孩子们同框,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同志。那次调研还邀请了一些老艺术家参加。习书记一到上影,见到迎候的张瑞芳等艺术家,就紧握他们的手问候,他对张瑞芳说:“瑞芳老师,我来看望你们了。我和你还是同月同日的生日。”张瑞芳很惊讶,问:“您怎么这么了解我?”习书记笑着说:“我年轻时就看了很多你们演的电影。昨天我还专门做了‘功课’,了解你们的近况。”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他与谢晋、秦怡等艺术家亲切交谈,并仔细听取上影同志关于上影发展情况的介绍,观看了新上影建设模型。他说,上影与新中国同年诞生,有很好的传统,塑造了很多体现民族和时代精神的银幕形象。你们要勇于创新,创作更多好电影。临别时,他与上影同志们合影,他先扶着张瑞芳、谢晋、秦怡等艺术家一一入座,然后再自己坐下。习书记留下了与大家合影的珍贵照片,也留下了更为珍贵的嘱托。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习书记提出“文化软实力是实力之基”,上海要着眼于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使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交相辉映,不断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把握规律,以符合文艺工作规律的方式来领导文艺工作。他的这番话,让在座的文艺工作者都感到很提气、很温暖。

  习书记在教育系统的调研比较多,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五六次。他花了两整天时间去了地处上海的四所“985”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5月8日,习书记先去了同济大学,看了校史馆、风洞实验室、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以及很有特色的校园湿地。在复旦大学,习书记也是从校史馆看起,校领导介绍了复旦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包括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陈望道同志等。习书记对这些资料看得很仔细,边看边和校史馆的同志交流,从中能感觉到他对这些历史非常熟悉。此外,还参观了“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展,察看了发育生物学研究所。5月9日,习书记先去了华东师范大学,察看了闵行校区的图书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还特别看了慈善爱心屋。在上海交通大学,先后走访了电信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参观交大建校110年精神文化暨10年教育科技成果展。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习书记谈到大学和城市的关系,讲得很有文采。他说:“上海学府云集、名校荟萃,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大学与城市水乳交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的实力强不强。”他还强调要加快推进上海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要坚持走内涵式建设的发展道路,三要坚持把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要坚持把服务国家、支撑上海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他还讲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就是大学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就是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各自特色的关系;要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就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的许多具体要求,都可以从当年他在上海高校调研时的讲话内容当中找到渊源。

  200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计划请习书记到学校去看看,地点由他自己定。没想到,习书记选择的两个点都是代表困难群体的地方:一个是到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一个是到农民工子弟学校看望农民工的孩子们。我们去看的市儿童福利院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福利院,生活着700多名孤残儿童。习书记走进低龄儿童护理室、儿童活动室、电脑图书室,详细询问孤残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知道孩子们身体不方便,他多次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或俯身抱起孩子,耐心地看孩子们画画、表演唱歌跳舞、打乒乓球。习书记与护理人员、老师一一握手,他说,养育这些孤残孩子,要花费很多心血,你们辛苦了,特别要向你们表示慰问。

  在青浦区徐泾民主村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在操场上把习书记团团围住,习书记弯下腰询问孩子们:你们到上海几年了?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来这里读书方不方便?成绩好不好?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紧张,但听了习书记问的这些具体问题,就很自然地回答开了。这些孩子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成绩也不是很好。习书记对孩子们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十分惦记你们。你们的父母,是上海城市的建设者,为上海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从家乡来到上海,工作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希望你们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多作贡献,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习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农民工为上海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这座城市要有宽广的胸怀、远见和爱心,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保证他们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海当时确实面临两难局面,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公办学校接纳所有农民工子弟,教育资源不够;而一些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又相对较差。习书记在这次调研中,给上海提出了一个方针:“以后农民工子弟在上海受教育,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他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当下也支持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番话,制定了原则,回应了争论。现在,来沪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习书记曾在陕北梁家河、河北正定与最基层的农民、工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他带着感情对农民工子弟说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他那种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感。

  9月6日教师节前夕,习书记走访了上海师范大学、七宝中学和启音学校。他在这次调研中,向全市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尤其对工作更为艰苦的特教老师进行了慰问。他讲道:“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在上海师范大学,习书记着重调研了教师培养问题,听了为营救学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贺根宝老师的感人事迹,强调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风采。他还走访了音乐学院、文科图书馆、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大学对都市文化的辐射作用。

  在七宝中学,他走访了对高中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地球科学陈列馆、古生物陈列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专门去看了新疆班。那时,学校新疆部已经招收了四届新疆学生,毕业生全部考取大学,培养了很多少数民族人才。9月份的上海天气还很热,新疆班的教室在顶楼,又没有电梯,他徒步上楼,既看了新疆班的教室,还看了新疆班学生的宿舍。习书记饶有兴趣地参加学生们正在举行的主题班会,很自然地融入到载歌载舞的表演中,孩子们还给习书记戴上了新疆花帽。他鼓励来自天山南北的学生们好好学习,学成之后为发展新疆、报效国家作贡献。习书记从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再三叮嘱要把新疆的孩子教育好,强调这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落实、民族团结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说,这些孩子在内地上新疆班的成效是非同凡响的。习书记还来到新疆部教师办公室,感谢老师们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付出的辛苦,为上海对口支援新疆作出的贡献。

  随后习书记来到启音学校,这是一所聋哑儿童教育学校,他在“听障学生言语个别矫正实验室”停留的时间最长。这个实验室里的科学装置,可以帮助聋哑儿童通过口型发声,最后开口说话。他详细了解了实验原理,还关切地问到“如果有了这套设施,是不是所有生下来就耳聋的孩子都能开口”。随后,他到“四二班”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尽管启音学校的孩子耳朵听不到,但学校通过一些特殊方式对他们进行音乐韵律教育,培养了孩子们也能唱歌跳舞的能力。孩子们热情地给习书记表演节目,习书记在花艺坊、膳艺坊、韵律坊,认真听孩子们唱歌、朗读,饶有兴趣地看孩子们做点心、插花。当时上海正在筹办特奥会,有个口号叫“我能行”“I can”。习书记就用这句话鼓励孩子们,要他们不懈努力,对未来要有信心。他一路感谢培养聋哑儿童的老师,说:“从事特教事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花费更多的心血,希望大家甘做红烛。”他还说这些老师做的是“启音之声、启德之蒙、启慧之灵、启行之初”,他希望孩子们“将来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即将结束时,他还特意对校长吴晓华说:“人活着除了为生存还要有尊严,你们是教给听障学生尊严的教师,作为他们的老师,你们的工作更了不起。”

  习书记在教育系统的调研,选的每一个点都很有代表性,特别体现了他关心关注困难群体、民生热点问题的那份爱民情怀。我们陪同他参加每一次调研活动,都会被他感染,深受教育。

  习书记开展调研从来不是“走马观花”。他说过,调研中光调查不研究不行,光研究不调查也不行。他不仅仅是看现场,不仅仅是看材料,而是透彻地了解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开专题会也是习书记调研的重要形式。比如习书记就上海的股市和房市专门开过一次很重要的专题会,讲了很长一段话,当时有一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虚拟经济也是双刃剑”。他说,对于金融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们要积极培育、认真引导、大力促进,要让它健康发展,形成更大的效益,而不是限制它,让它萎缩。他还讲到,在管控房市、股市时,要注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管,但是不能乱管,不能代替市场。他一直强调,要处理好发挥市场作用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回头来看,早在地方工作时,习书记就一直在思考“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关系问题。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上海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请谈谈当年他在这方面开展调研的情况,提出了哪些要求,上海具体又是如何做的。

  殷一璀:习书记对上海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很多思考,很高期望。他到上海不久,就去科研单位调研,先后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和上海光源工程。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习书记听了汇报,看了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刚才我讲到,习书记对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作了许多颇有深意的修改,对科技工作,习书记保留了科教兴市的提法,同时指出:“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习书记这一表述提纲挈领地完整地鲜明地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我的印象中,习书记强调最多的,一是要求上海服从国家战略。4月18日上海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当时习书记到上海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在大会的讲话中就强调,上海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自觉承担起率先探索的责任。上海有责任也有条件在科技创新上为国家多作贡献,努力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二是重视自主创新。在中科院上海分院调研时,习书记强调,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决定我们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不能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的重大问题。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提出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三是强调创新驱动。他在多个场合谈到,从上海发展阶段看,不可能再走以资金和资源大规模投入为主的粗放型扩张道路,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才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习书记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习书记提出要研究五个问题,即企业主体地位与产学研结合的问题,聚焦国家战略与提高城市产业能级的问题,聚焦上海重大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管理创新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他还强调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实效,又要着眼长远抓基础;既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大为;既要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功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这些都给上海科技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正确的方法论。

  值得一提的是,习书记还特别注重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强调“院市合作”。在7月3日调研上海光源工程时,他说,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院市两家都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齐心协力,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今后上海还要进一步依托中科院这支科技创新“国家队”的科研力量,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在上海这个“主赛场”上,不断演绎自主创新的新篇章,促进院市双方相得益彰地发展。

  习书记离开上海后,他每年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审议都要谈科技创新,到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也着墨不少,讲的和在上海时的思想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重大发展。比如,更强调自主创新。2014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更要有前瞻性,未雨绸缪,不仅要有后来居上之势,还要为今后十年、二十年以至于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们能够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力度攻克一批被外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又如,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2019年11月考察上海时,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再如,对上海影响最大的就是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4年5月,总书记到上海出席亚信峰会,在峰会结束之后的考察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他又讲了这一要求。他说:“提这个要求我认为是恰当的,如果上海还不能做到这个世界前列,那么全国谈何容易?”现在,这一目标已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列入上海的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和“十四五”规划,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已变成为“五个中心”建设。

  怎样建设好科创中心,上海是有紧迫感的,一直在思考和实践。近年来,上海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体系上下功夫,抓紧建设张江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加快实施上海光源二期、活细胞结构与成像平台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视培育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重点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网络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承载区建设,努力把张江科学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大力建设杨浦万众创新示范区、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科创中心22条”“科改25条”,实施《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发布“人才20条”“人才30条”。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科研人员合法权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定会早日建成。

  采访组:2007年,习近平同志对上海特奥会的举办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工作要求。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殷一璀: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是当时上海举办的一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的特大型活动,是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赛事,参加人数多、宾客多。可以说,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身”的。习书记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事必躬亲,先后五次召开专题工作会。

  6月7日,他第一次召开特奥会筹办专题会,去了开幕式举办地上海体育场、闭幕式举办地江湾体育中心。他还到市残疾人阳光康复中心看望特殊群体,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他要求,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领导、整合各方资源,突出重点、细化各项工作预案,精心组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7月12日,习书记再一次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听取开闭幕式准备情况汇报。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承办,央视节目部主任向习书记汇报了开幕式方案。习书记在大家发表意见后作了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方案:“这个方案好,好在符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关心特殊人群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还说,开幕式的设计有东方色彩,体现中国文化理念,运用了武术、红灯笼等中国元素。习书记还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参加特奥会的都是残障人士,走得很慢,应该把安检的时间拉得长一点。当时预计到上海参加特奥会的运动员有7000名左右,每个人还要配备一名志愿者保障安全。这样一来,安检的时间也势必要延长。他强调,所有的调试工作不能犯低级错误,从音响到灯光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他还说:“开幕式那么长,好几个小时,领导人可以到后台休息,观众怎么办?运动员怎么办?有人生病了怎么办?救护怎么办?尤其是有那么多的残障人士。要以人为本,多加考虑。”可以说,事无巨细,习书记都提出了要求,而且事事说到了要害之处。

  然后,习书记听取了闭幕式汇报。他一下子就抓住重点,强调闭幕式和开幕式不能一样,闭幕式要有闭幕式的特点。他说:“我去过江湾体育中心,是个保护建筑,非常有特色,闭幕式一定要把场地的特色体现出来。”他还特意提醒大家,这个场地很陈旧,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注意不要出问题。

  四天以后,也就是7月16日,习书记又召开专题会议,系统地听取特奥会筹办情况汇报,包括开闭幕式、安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志愿者工作等。彩排时,习书记还亲自到现场。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台阶上来来回回地走动,从不同视角看演出效果,还要求增加一些元素,比如气球、红领巾,代表年轻运动员的朝气与希望。习总书记2017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精准扶贫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现在想来他的这种精细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采访组: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重视市委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情况。

  殷一璀: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市第九次党代会后,他主抓起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很强的制度意识和规矩意识。他说,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产生后,一定要树立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的新形象。新一届市委产生后,市委抓紧建章立制,目的也是要形成一整套行为规范,以此来指导、约束市委常委会和每一位常委的行为。常委会的每一位同志,既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同时又受制度的监督、约束,对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负有重大责任。二是我们跟他一起工作,向他汇报工作,从来没有心理负担,有什么情况、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跟他讲。他到上海时和即将到中央赴任时都找班子里的每个人谈过话,时间不长,但是讲得非常诚恳。他非常注重倾听班子里每一位同志的意见,每次召开专题会,他都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一般不打断发言的人讲话,最后会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再谈自己的看法。他每次的总结发言都非常清晰明了,为后续贯彻落实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他考虑问题全面、周到,想得深、想得细、想得透。在工作中经常引导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前瞻眼光,要考虑到事物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关系。他还是很平和的一个人,从不乱发脾气,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离开上海到中央任职以后,连续十年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殷一璀:习书记当了十年的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每年的3月5日,成为全国人大上海代表们最期盼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习书记都会如期和大家相聚,共商国是。给代表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他作为党的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的五年。每次开完会,在回驻地的车上,代表们都很兴奋和激动,你一句我一句地重温总书记和大家在一起时说过的那些令人受益匪浅的话语。

  习总书记每次在上海代表团讲话,都充分肯定上海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对上海做好工作极具指导意义。这些年,上海一直是遵循着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提出的要求来谋划发展的。

  2013年3月5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就鲜明地要求:今后五年,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总书记再次强调:“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创新。”

  2014年3月5日,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加快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二是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他还专门讲了治理和管理的关系,指出“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责任差别”,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不少干部过去主要靠经验管理城市,甚至靠主观意志和个人偏好管理城市,今后要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

  2015年3月5日,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一是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二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三是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四是在从严管党治党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他要求上海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他还说,我们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了,我并不担心这些大指标,比如到202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人均收入翻一番,而担心的是在这种平均之下掩盖的短板、软肋、弱项,要把这些搞上去。我们要聚焦这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准一定区域内老百姓最关心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准、把握实。

  到了2016年,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精神层面的要求,讲了“三气”,即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到2017年,总书记又提了一个要求: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的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要率先解决这个世界级的难题”。他说,整个城市是个生命有机体,高楼林立,地下的各种管道川流不息,地面上的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这也就像长江滚滚而来一样,逝者如斯夫,但是一刻也不能停。上海要停止一刻,瘫痪一刻,那不可想象。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超大城市。

  这五年,总书记每提出一个要求,我们就抓紧落实,这也成为上海新的一年工作中最鲜明的特色。

  在我印象中,最精彩的要数总书记结合代表发言的即席插话。从这些插话当中,既能看到他平易近人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对很多问题的真知灼见。

  2013年,谈到稳中求进,他说,稳中求进这四个字“名堂”还是很深的。当年是对经济工作提出来的,现在是工作的总基调,内涵在延伸。

  讲到核心技术,他说,核心技术不掌握,始终不可能由大转强,而且核心技术是不能依赖国外引进的。我们如果在弱小的时候,拿上个把核心技术倒还容易,但现在对其他国家来讲,我们像“庞然大物”了,不是说我们是“庞然大物”,而是人家已经把我们讲成是“庞然大物”,有的认为“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不希望我们做强,有的就把我们视为一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去西方国家拿核心技术,无疑是与虎谋皮,是不可能的事。

  讲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他说,国家的发展进程一般都有一个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太容易的,还是要走工业化、后工业化这个道路。中国的国情缩短了这个道路,但是超越或一蹴而就是不行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有一个并行、双轨阶段,中国空间那么大,在幅员辽阔的国土里,同时存在几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各类密集型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有它的平台,可以继续大展身手,并不是绝对化的。“腾笼换鸟”,更好的鸟还没进来,把其他鸟先放飞了,这是不行的,除了提升附加值、高端化,还要养活人,这个功能不能废除。即便将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了,一般服务业还是要存在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功能区域,要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就怕是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关于改革方向的问题,总书记指出,改革是要有基本框架的,这个框架不能逾越,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全盘西化的改革。改革是有范围的,也是有纪律的。

  关于民生问题,他讲到了“民粹”现象。他说,民本、民粹是有界限的。民粹是一味的极端化,超越阶段、竭泽而渔,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政治目的,不顾后果的开空头支票,最后会造成负面、反向的效果。现在西方国家面临福利黑洞,我们刚刚起步,搞民生保障全覆盖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但到了他们这一步就走向反面了,我们不能步他们的后尘。他讲,这就是辩证法。

  关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他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明白人,中央在想什么,中央要求什么,中央希望达到什么目标,要自觉领悟、主动落实,不要等着别人来督促、来要求,甚至上面说了好几遍自己还无动于衷、漠然置之,这就缺少政治敏感性。广大干部都能主动按照中央要求去做,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采访组:请您给我们讲讲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互动的精彩瞬间。

  殷一璀:习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除了讲重大问题,还有很多精彩插话,跟代表们的互动很有趣。我们的老代表们常常讲,总书记跟代表们互动是提前“做过功课”的。比如,见到主持人曹可凡,他问:“最近你主持什么活动呢?”见到中央芭蕾舞团的冯英就问:“你们的《红色娘子军》最近还在演吗?”碰到上港集团的代表就问:“你们的集装箱吞吐量还是不是全世界第一?”听说上港集团购买了一个足球俱乐部,还问“你们上港队最近踢得怎么样”?碰到上海社科院的王战,就跟他说:“你递上来的材料我看了。你最近到长江流域去走过了吗?”遇到崇明的代表,他就会说:“我还记得你们崇明有个老酒的品牌。已经很久没到崇明去了,还是很想到那个地方去看看。”总书记和代表,包括基层代表,几乎个个都能够谈得上话,代表们也慢慢习惯了和总书记互动,主动跟他打招呼,向他“自报家门”,介绍基层的一些情况。

  最有意思的是,2014年,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没念稿子,全部是围绕代表的发言即席讲的。他跟王战讲:“你今天讲改革的这几条线,我看挺好。今天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也在这里,会把意见‘照单全收’,进行分析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

  时任市监察局副局长花蓓讲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就这个话题,总书记讲了很多,他说,八项规定已经是个泛化的概念,实际是中央对自己的要求,这本身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目前,大家看到了希望。但是,由于我们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还有很多不正之风和顽症,很容易反复,所以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项规定要牢牢抓住不放,不要让它反弹。他还说,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我们现在就是要严格纪律、严明纪律。讲到喝酒问题,总书记说,除了制度的笼子,还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但这不是一年的事,要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谈到高级干部腐败问题,总书记说,不遵守纪律,就是“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不防微杜渐,最终千里之堤就要溃于蚁穴。

  时任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在会上讲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问题,总书记提出“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要求慎之又慎,先立后破,加强分类指导。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讲到创新社会管理时,总书记说:“你的故事讲得很好,大家还是爱听故事,故事比道理生动。”由此,他还延伸谈到了看病难问题,指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不能太集中,不要再锦上添花,要协调布局。歌唱家廖昌永发言后,总书记谈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了歌剧的发展源流,从西方讲到印度,再从印度讲到中国,洋洋洒洒,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

  时任环保局局长张全谈到环保问题时,总书记讲了一段很生动的话。他说:“我记得在福建的时候,有些地方到处都是烟囱,那时传播的都是PM10以上的颗粒物,经过那些地方,鼻子都会熏黑。”“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也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大概车辆到两三百万辆以上的时候,这个现象就存在了。”他接着说,PM2.5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发展阶段中绕不过、躲不开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加快步伐,渡过这个阶段。

  在历年的代表团审议中,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总书记对上海有着浓浓的深情。他每次来参会都会说:“我今天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代表,来跟大家共商国是的,给代表们问好。”有一次审议正好赶上元宵节,他还特别说道:“我们今天的会不能开得太晚,今天是元宵节,也在此祝大家节日快乐!”他对上海团的代表们非常熟悉,知道哪些是老面孔,哪些是新面孔。有一次他跟代表们说:“我发现你们每年会安排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代表发言,这次又换发言代表了,很好。”

  2013年3月5日,习总书记曾动情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党的十七大以后,我离开上海到中央工作已经五年多了,五年多来,我始终关注着上海,对上海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发生的每一个新变化、传来的每一个好消息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这里,我要向在座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虽然时光已经走过又一个五年,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总书记的这份深情,历久弥新。

   

   



原文链接:http://zrzyt.xinjiang.gov.cn/xjgtzy/mtxc/202109/e34c9cb23a184f36bbd05c8ebbdc408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