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地质调查+”特色帮扶之路

发布时间:2021-05-15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相比以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村民如今更加忙碌了,因为他们还要种好面积500亩的盐渍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园区。该园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该团场合作而建。

  第二师三十三团位于天山南麓巴州尉犁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那里淡水资源稀缺,土壤盐渍化、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2019年5月,乌鲁木齐调查中心“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组进驻该团,在塔里木盆地实施盐渍土改良应用示范工程。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和实验,项目组以高盐碱水灌溉盐碱地,成功种植出盐地碱篷、盐角草等16种高耐盐植物。这让当地百姓看到了生态修复的希望。“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脱的是生态之贫,攻的是修复之坚。”项目负责人说。

  其实,这只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支队伍始终把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地方精准扶贫,蹚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防灾减灾、富硒土地调查、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地质调查+”特色帮扶之路。

  以地质项目为抓手打好扶贫“爱民井”

  饮水是群众急需,也是脱贫之基。

  辽宁省辽阳县甜水满族乡陈家村地处山区,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庄所在地区地势较高,地表覆盖较浅,第四系含水层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每到秋冬干旱季节,地下水供应不足,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辽阳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组3次前往陈家村实地调查走访,详细了解情况,通过科学手段优选供水点2处。承担施工任务的钻探分队加班加点、争分夺秒,用时30天打出大口径水井6口,日涌水量达到1.4万吨以上,满足了周边420余户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队伍开进哪里,哪里就有他们奋战的身影。2020年10月27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鄂尔多斯项目组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成功钻取5口深水井并交付驻地政府,日均出水量达70吨,且水质优良,符合饮用标准,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周边6个村社2000余名村民的吃水、用水难题。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单位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石家渠村和三成仁壕村位于阴山主脉北麓山区,此前这里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过去,受周边矿山的影响,村民们常为饮用水和灌溉水的质量担忧。2020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九原区-达茂旗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组进驻该地。通过详细了解调查区实际情况,项目组分别在周围村镇布设水文地质钻孔7眼,成井后日涌水量达到600吨以上,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地饮水及灌溉用水问题,为当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了支撑。

  2020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依托“牡丹江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海林市海林镇施工4眼探采结合井,解决了村办企业、村民吃水用水的困难。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依托“熊耳山-伏牛山矿集区生态调查”项目,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成功施工一口280米深水井,日出水量500余吨,水质检测全优,有效解决了赵庄村300余户村民生活用水难题,让该村从此告别了汛期水窖存水、旱季无水灌溉的历史。据统计,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贫困区累计施工探采结合井40余口,为2万多名贫困区群众提供了水源保障。

  以地质服务为基础建好科学“咨询站”

  西马峰、柳条寨、西大窑镇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北部采煤区,多年矿业开采导致该区域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多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辽阳项目组科学运用“调查+物探+钻探+遥感”综合技术手段,对区域内地面沉陷等地灾分布形态、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测研究,为地灾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山高谷深,地灾隐患突出。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在攀枝花地区开展了“大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对攀枝花大河流域攀枝花幅、仁和街幅、立溪冬幅、平地幅、拉鲊幅等5个图幅开展地灾调查工作,共排查并核实灾害点204处,其中新发现地灾及隐患点83处。2020年7月16日,在攀枝花市政府举行的地灾调查成果项目扶贫移交仪式上,该中心将历时3年编制完成的《四川攀枝花大河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报告》移交攀枝花市政府,为该市城市建设规划、防灾减灾和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和决策依据。

  这并不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第一次为地方政府提供地灾排查服务。2019年,该中心列麦项目组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开展应用地质调查期间,发现隆子县加玉乡庞村南侧存在滑坡地灾隐患,及时向该县自然资源局和加玉乡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和意见建议,为隆子县政府组织加玉乡庞村进行整体搬迁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避免了因地灾引发的伤亡,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南澳县是广东省的海岛县,受人类工程活动和城乡开发建设的影响,地灾多发、频发。但近10年来针对该区域开展的地灾调查相对缺乏,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在该区域投入28万元,开展1∶5万地灾调查,为当地贫困地区防灾减灾、地灾紧急避险提供支撑。调查发现,南澳岛地灾类型主要以小型的崩塌、滑坡为主,共发现崩塌隐患点40处、滑坡隐患点21处。项目组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地灾防治建议,移交汕头市自然资源局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地质数据为支撑种好优质“科学田”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在西部。

  宁夏固原地区属六盘山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及陕甘宁革命老区,涉及地域面积广,贫困人口众多,扶贫任务艰巨,这里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中心于2019年5月在当地启动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经过1年的科学调查,精准查明了固原地区土地质量状况及优质特色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圈定绿色富硒土地资源10.9万亩、富钼土地资源66.2万亩。为使调查评价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助力六盘山贫困区群众走上致富路,项目组及时将调查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成果形成政府版报告和图册,全面评价绿色食品产地,富硒、富钼等优质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及农作物生态效应,提出平衡施肥、优化土地开发和“天然富硒土地标识划定”申报建议,指导固原市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农业生产基地。2020年8月,该中心与固原市政府召开成果移交会,向社会发布调查成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把目光转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该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北依天山,南依阿尔金山。2020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中心在该地区实施了“南疆铁门关地区土地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组精准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0万亩,其中AA级绿色富硒土地15万亩,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布局提出了科学规划建议,受到当地政府高度赞誉。

   

  图为土地生态修复调查助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门关市生态农业发展。何峻岭摄

  九佰垌国家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九佰垌为中心,包括永隆村委会、广平村委会、平里村委会、垭塘村委会、古隆村委会、新胜村委会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园区总占地约27800亩。2020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在该地区实施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得出该区域硒元素含量是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的2.03倍,土壤硒含量丰富的结论,进一步助力该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在全国调查评价富硒土地资源60.69万亩,支撑建设宁夏固原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造血式”扶贫。

  以地质资源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点”

  生态环境没有代替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云南富源-贵州盘州一带开展矿产能源集中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对祖宗洞、天福洞2个岩溶洞穴开展调查,发现水乡石林、龙泉吐纳地质景观,提出“红色文化+彝族文化+地质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建议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保护乡村环境、清理洗羊塘煤矸石堆。项目组还提供了地质景观分布图、洞穴三向图等调查成果,对当地旅游开发、产业转型、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

  2020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辽阳项目组积极探索符合矿业区村镇绿色发展的地质支撑方案,在冮官-燕州城附近区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发现区域内有丰富的溶洞、湿地、断层三角面等地质遗迹资源,发掘了包括燕州古城遗址、冮官窑遗址在内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助小屯镇政府完成《冮官地质文化村建设报告》,有效支撑了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

  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中心城市地质项目组调查了牡丹江市40处地质遗迹资源,掌握了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情况,制作了镜泊湖形成与演化科普视频;调查新发现丹霞地貌景观1处,是黑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丹霞地貌;编制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图集和地质遗迹调查图集,有效服务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2020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中心在新疆哈密南湖戈壁开展矿山集中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时,发现一处中侏罗世脊椎动物化石群,共梳理出45块骨骼碎片,经专家鉴定为马门溪龙和龟鳖类化石。此次脊椎动物化石群的发现丰富了新疆哈密地区中侏罗世的化石种类和生物组合。项目组及时与驻地政府对接,计划将化石发现区与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联合起来,打造当地特色古生物遗迹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这支地质调查队伍支撑湿地公园和沙漠公园建设各1处,与地方队伍联合探索打造地质文化村2处,积极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生态治理到产业发展,从盘活矿产资源到改善基础设施……一组组帮扶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原文链接:http://zrzyt.xinjiang.gov.cn/xjgtzy/mtxc/202105/790c8ac2fe494b2a9b595941888c9a8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