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碳中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1970年4月22日“地球日”诞生至今,广泛的全球性宣传活动,对人类的环保意识与自觉行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由最初的懵懂摸索,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定。今天,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在“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主题下,直接点出了新时代的“关键词”之一——碳中和。
碳中和的核心,是人类采用种种手段“减排”“增汇”,以实现国土空间内的源汇相抵。碳中和遏制的是温室气体,背后则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威胁地球生命安全的重要灾难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超量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150年前高出约45%,且增速惊人,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2摄氏度。专家警示:一旦温度升高突破2摄氏度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可逆转,而连锁效应是生物多样性的迅速恶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度强度的增加,以及对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深远影响。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为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标准,到2002年《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再到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人类显然已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方式。
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许多国家已通过法律规定、政策宣示等方式明确了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郑重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呼吁全球经济体通过合作对话,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实现碳中和,最关键的是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这也意味着需要重塑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要以低碳为前提。一方面,能源清洁化。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类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脱碳、清洁化。另一方面,产业低碳化。各个产业要重新谋划、重新构架,抛弃以往依靠过多消耗自然资源、过多碳排放的发展路径,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全新道路。
实现碳中和,要通过优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增汇固碳。大自然中的森林、草原、海洋、土壤、湿地、岩溶地质体都是巨大的碳库,恢复增加其固碳能力举足轻重。这也要求人们要从地球系统观的角度,更加深化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自然资源管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二氧化碳重返生物圈、岩石圈、水文圈和土壤圈。同时,采用人工方式从大气中捕获、固定、储存或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循环中的大额减项。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已突破钻探、灌注、采样、监测等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工程技术,而我国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的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不可采煤层等有可供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的巨大空间潜力。
实现碳中和,科技能力的持续提升至关重要。如今,包括卫星碳监测在内的综合性监测、评价等技术,在精度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科技进步,让碳中和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新技术正为二氧化碳的变废为宝提供可能。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我们期待从碳中和出发,推动“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社会共识和新的行为准则。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pl/202104/t20210423_2625598.html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20-07-15
-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一...20-05-13
-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泽...20-05-13
-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委...24-01-12
-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一...20-05-13
-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楚...20-04-28
-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心...20-04-23
-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地...20-04-24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民...20-04-28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24-11-26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一年...24-11-25
- 全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24-11-23
- 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24-11-23
- 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业务能力...24-11-23
- 李文信率队赴贵州省开展《...24-11-23
- 发现山桃抗蚜虫关键基因24-11-22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渔业现...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