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甘肃省农科院:科技助推旱作农业区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5-09 来源: 作者:

  这两年来,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上肖镇路岭村,种养大户苟满红对靠种植饲用玉米来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了。“在甘肃省农科院的帮助下,我种的玉米用上新技术,效益提高了,去年出栏育肥牛15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苟满红说。

  苟满红所说“新技术”,指的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推广应用的“甜高粱/饲用玉米种植+青贮+养牛+粪污还田”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事实上,从1972年开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就在镇原县上肖镇建立了试验站,致力于作物新品种选育、旱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目前,该项目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成果,通过试验站的研发和组装熟化,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我们在庆阳市镇原县、庆城县和平凉市泾川县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基地,重点示范以天然降雨高效利用技术及绿色高效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饲草生产技术体系;以作物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处理与高效利用为纽带,示范饲草种植-加工-牛羊养殖-粪污还田(果园、蔬菜、农田等)‘四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尚中说,在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中心项目“中东部旱作区现代循环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联合平凉市农科院和庆阳市农科院,依托泾川县首燕牧业养殖有限公司、庆城县国瑞草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庆阳辰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镇原县上肖镇种养结合大户,按照“种养结合、以养定种、循环发展”的思路,组建“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探索实施该项目。项目的实施后,农户种养综合效益提高了10-15%,这为加快甘肃“粮改饲”步伐,助推旱作农业区的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饲用小黑麦收获后复种玉米,两茬作物鲜草产量每公顷达到了97吨,蛋白质产量每公顷为8.6吨。这种植模式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秋闲田、多生产一茬饲草,同时增加了冬春季地表覆盖度,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平凉市农科院草蓄研究所杨晓所长说。

  “随着科技攻关的不断深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2012年入选了原农业部旱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试验站,2015年被遴选为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团队,2018年成为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李尚中说,下一步,他们希望通过院地合作方式,以点带面把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做好,充分发挥基地科技引领示范功能,更好助力甘肃旱作农业区的乡村产业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治网 td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